对“床前明月光”
持井床胡床说者的另一理由是没见过唐宋以前床的实物。前文已经举证湖北博物馆藏古墓出土战国时代的床,以及大量书证。再举证唐人绘画----周昉“挥扇仕女图”,因为当年没有照相机,绘画就是最好的纪实。
周昉出身于豪门显宦,熟悉贵族生活。其仕女画多取材贵族妇女日常生活,具有强烈时代感.迎合了中晚唐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
全卷人物13位,5个自然段,引首清高宗弘历题“猗兰清画”四字。
起首段“挥扇”人物4:
一戴玉莲冠妃子手执团扇慵懒地躺坐靠背椅,半依半躺,她右边一身着紫袍束带女官,双手执扇,左侧两位侍女手捧梳洗用具侍候。
(座椅宽大低矮,明显有别于胡床式绳床背靠椅)
第二段“端琴”:一女抱琴,另一女正帮她解囊抽琴。
第三段“临镜”:一红官服者持镜而立,一丽装女对镜梳妆。
第四段“围绣”:
一女手持团扇,倚躺绣床边,若有倦态,另两女隔绣床对绣。
第五段“闲憩”。一坐板床艳妆女手挥纨扇,背坐引颈远眺,另一女倚树,浓锁愁眉茫然凝视。。。
“挥扇仕女图”原名“唐周昉仕女图”,传承有序。1953年9月有人将故宫博物院绘画馆藏原画与明汪珂玉《珊瑚网》记录此画所载人数,动作情态、服装色彩等认真对照,证明“挥扇仕女图”就是《珊瑚网》所载“唐周昉仕女图”。因年代久远,屡经装裱,题款周昉名字被湮没。
周昉生卒不详。他是京兆(西安)人。长兄周皓随哥舒翰西征吐蕃,攻打石堡城立功授任执金吾。哥舒翰攻克石堡城在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六月,时周皓应该年过二十岁。周皓是周昉的长兄,以此推测,周昉约生于开元(公元713年—741年)末年,与李白同时代。
绣床也是卧床衍生的一类牀。首段的座椅宽大低矮,明显有别于胡床式绳床背靠椅,四段的板床造型浑厚华贵,典型的华夏土生土长的坐具。
周昉“调婴图卷”则描绘了两位仕女挑逗孩子的景象,她们坐下宽大的坐床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坐具形制。此类床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多有显现,但在138窟壁画中,中空箱框式形制却呈现了四条支腿形制。如下图:
从此也能看出当时社会生活中,
此类床具的丰富多彩和多样性。有趣的是:敦煌画匠好像是知道没有实物和影像传世,后人难免对当时家具形制困惑,故意在同一幅壁画中,画了三幅不同用途形制的床外加僧人坐禅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当时家具的真实形象。
---谁误读了床前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