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文字是象形字,有形状才有模仿记录,然后才有表意文字。
象形牀字
考古发现,祖宗远古居自然山洞,先席地而卧,卧柴草,然后才有了创意,
尝试编织柴草编。最先制造的家具该是草编席子。定居群居有了房子才有床。 增补文字时
借用睡觉的“寐”字,去掉宝盖,把表形声的“末”字换成木, 就成了牀。表示四面墙壁,屋顶下睡人的木架子。
荣宝斋1979年版,现代人康殷释编著的工具书《文字源流浅说.释例篇》对此有详细具体的解读。可见床是最早出现的象形汉字之一。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形状类似《三国演义》吕布用的方天画戟的象形“牀”字。
“牀”字在一期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說明早在盘庚至迟在小辛朝代人们就开始用牀坐卧。随後的一到五期甲骨文不但都有“牀”字,而且还成了重要的造字元素,床作为构字部首参与构成了与生育、睡眠及疾病狀态有关的文字。

《世本》“紂為玉牀。”(《御覽》七百六卷)常被史家用來证明商紂王發明了牀。其实只能说明商纣王曾有过玉牀,并没有说明床哪儿来的,是谁做的,更不能说明商紂王時期人类才开始用牀睡觉,以前就没有床。
其实很多时代信息都保存在殷商人创造的“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的甲骨文中。源于实物和图画的抽象文字真实記录了很多极其难得的历史真相。

解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持井床胡床马扎说者,理由是没见唐宋以前床的实物。俺已举证战国出土床实物和文字予以驳斥。但他们还根据,就是古人的解读。源头即来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床, 安身之几坐也 “
以及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许慎对汉语文字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尤其那个刀刻墨书的年代,令人肃然起敬。但有些许纰漏丝毫无损其“字圣”的光辉。
床不是几是坐卧之具
女权主义者
都对“诗经” 颇有微词,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典型的重男轻女诗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诗经·小雅·斯干》)
---生了儿子要养在床上,言外之意,
如若生了闺女 则放地上 像对待猪狗一样放养!
姑且不讨论它是鼓吹否重男轻女,但“乃生男子,载寝之床”生儿子放床上养活,可以肯定不可能是放在马扎,板凳上养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