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博友“闲池阁”留评"如今的高考状元后来没出过名人,更没出过诺贝尔奖获得者"
傻瓜乐力严重同意。俺认为 及第,中状元的只是能考试,并不代表他最有学问,最有才能。
俺应对考试是及格就行。记得八十年代刚恢复晋升职称时要考外语。俺得考“二外”。日语分高,中,初级报名,俺要报高级,组织部长找俺,说大家都报初级,就你一个没法安排!初级外语就可晋升中级职称,你报高级不浪费了吗?!再说你也照顾照顾大家啊?,,,。
下午一点半开考,俺要赶两点半车回家,发了卷就快速答题,觉得够60多分了,就交了卷。监考不让!说开考还没过半小时,不能放你出考场!没法就在那又腻歪了一会儿,还赶上两点半的火车了。这态度肯定不能连中三元。
据说史上能查到三元及第的至少有16人。他们是
唐代三人
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
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武翊黄,生卒不详,字坤舆,
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官大理卿。
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隋代地名,今河北衡水安平)人,
元和九年(814年)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诗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
又一部茶道力作。
另有人说白敏中(白居易堂弟,唐武宗朝宰相)也“连中三元”其实白敏中虽穆宗长庆年考中进士,状元,但乡试并非第一。
宋代六人
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
英年早逝。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
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山东益都)人,字孝先,谥号文正。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无较大政绩,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
宋庠(996-1066年),开封雍丘(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状元。因弹劾范仲淹,被贬扬州。
杨寊(1014-1044年),庐州合肥人,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状元。
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亦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岁。
冯京(1021-1094年),祖籍鄂州江夏(湖北武昌中状元时在广西宜州龙水),字当世。
宋仁宗皇佑年(1049)己丑科状元。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被贬,后为司马光重用,政绩平平。
王岩叟(约1043—1093),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山东临清杜洼村)人。1061年明经及第。
《宋史"王岩叟传》“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官至丞相。
辽代一人
王棠(?-1094年),涿州新城(河北涿县一带)人,字号不详。辽兴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状元。
官拜南府宰相,法度修明,有政绩。病逝任上。
金朝一人
孟宗献,生卒年不详。开封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辽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
高中不久,母亲病逝,哀伤过度服丧期间病逝于家。少年聪颖过人,但骄傲自满,第一次科考名落,反思不足,从此谦虚好学,学业日上。再考,主考官杨伯仁把他的乡试第一文章《建官惟贤天下》,推荐给皇帝海陵王。接着府试、孟宗献府试题《立正惟人不惟官》,省试题《夙夜求贤务在官民》,殿试题《智临则臣民农夫服》,连中第一,名声大振,人称“孟四元”。
金章宗授孟宗献奉直大夫,又授翰林应奉,文字同知制诰,右赞善大夫,管理同州、知州、单州军事。不虞母病治丧期间,哀伤过度,病死家中。
孟宗献为文典雅,性情恬谈.传世诗集《金丹赋》,七律《苏门花坞》:
摇摇风影漾寒塘,静里亭台日月长
不似隋家堤岸上,乱鸦残照管兴亡。
绕舍云山慰眼新,看花羞后洛阳尘。
从君小筑繁香坞,不负长腰玉粒春。
元代一人
王崇哲,生卒年不详。中山无极(河北无极)人,字元举。
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状元(左榜:即专门考汉人的、也叫“南人榜”,考题较难)。史上无功。
明代
三人
黄观
安徽贵池清江人(1361—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时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朱棣“靖难”破南京,正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的黄观,悉惠帝死,投江自尽。
李骐
福建长乐人(1378—1425)。永乐十五年福建解元,永乐十六年会元、状元。
商辂
浙江淳安人
(公元1414—1486年) 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
1435年乡试第一后屡试不中,苦读10年,才会试第一, 继而殿试第一,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说不是“三元及第”,该叫“独中三元”。商辂为人直言持正,刚正不阿,与于谦同朝为臣。官至吏部尚书,世人盛赞其为“一代贤相”。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宋元通鉴纲目》、《寰宇通志》等书。
有人说明代状元杨守勤也“连中三元”,其实他乡试第三名。
清代 二人
钱棨 (1734—1799)
江南长洲(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
28岁以县、府、院试第一考上秀才。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解元;两年后会试会元;
同年辛丑科殿试状元,同榜进士有陈万青和汪学金等。一生建树不多。
陈继昌
广西临桂人(1791—1849)
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
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他嘉庆十七年(1813年)癸辰科解元、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的会元、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云南主考学政、翰林院侍读、江西巡抚和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及江苏巡抚等。他连中“三元”后的“察考”又第一,有“四元及第”美称。
或曰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状元戴衢亨“连中三元”,查无。
----科举那些事儿 5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