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原产陕西秦岭,考古发现南北朝时,牡丹就已成观赏名花。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宋人临摹阎立本《北齐校书图》,其原创作者北齐画家杨子华,便因善于画牡丹被誉为“牡丹圣手”,以至于苏轼说他画的牡丹
“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可惜杨子华御用画家的身份局限了其作品传世,致使画作民间罕见,目前发现的仅有这一卷《北齐校书图》还是临摹
且流于海外。
看不到杨子华原作
诸位只能看临摹本过过瘾
但隋炀帝建御花园时河北贡献牡丹却有明文记载“易州贡牡丹,有粉、赭红、深黄、浅黄诸品。"(宋《青琐高议》)

辽宁博物馆藏的唐代《簪花仕女图 》仕女头戴大朵牡丹花径盈尺
开凿于北齐(公元500—577年)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响堂山石窟中已经出现牡丹纹雕刻。 新疆阿斯塔纳出土隋代花树对鹿锦,锦上有葡萄纹、有牡丹花。 唐初唐太宗新城公主墓壁画已经有宫女手持大朵单瓣牡丹观玩,可惜年久失色,尚勉强可观。
武则天孙女,唐中宗女儿永泰公主李仙蕙701年去世后于神龙二年(706)陪葬乾陵,出土其墓石椁线画有牡丹,章怀太子李贤墓壁也有园栽牡丹,少女赏玩牡丹画面,可见唐初牡丹不但落户长安而且早为人喜爱。
牡丹早就被人喜爱只不过没兴起牡丹热,更没被誉为花王。是唐朝的帝王和文人们捧高了牡丹。较有影响的就是宰相舒元舆的《牡丹赋有序》“我按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比栉。蕊如金屑,妆饰淑质。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踯躅宵逸,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让其先,敢怀愤嫉?”( 《牡丹赋有序》)
有人捧牡丹
就有人不以为然。较典型的也是宰相,而且当了两代四朝宰相。他就是伺候过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的山西祁县人王溥(922年-982年)
他的《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他说枣花虽小
但果实好吃 桑叶能养蚕吐丝纺纱,牡丹花虽大
但中看不中吃,净摆花架子。
看来还真是众口难调
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