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知青那旮瘩 插隊四十七年祭

标签:
俺們挖的方塘往山上挑水抗旱“散社”水泥還叫“洋灰”熏得屋里人淌眼泪 |
分类: 知青岁月 |
當年十個兄弟姐妹一起走的這條路 如今也“走了”倆
這是通往臨縣趕集 也是去后溝勞作的大路,當年比這還陡還土
今年大旱 莊稼大多這樣 鄉親們都放棄了俺們挖的方塘 往山上挑水抗旱也管點用 隨着“散社”廢了。
有了電視鋪了水泥路 當時還沒電點煤油燈 水泥還叫“洋灰”
有的人家添置了小型農機具
立了鐵門 勾了灰縫,房頂有電視接收器 比過去富裕多了。
有的人家拴起了驢車--當年全隊才一掛大車一匹馬十頭毛驢.
这块地那时属于六队, 山外边根本看不到俺五队那旮瘩,这是俺回去时临近山口拍的,离俺那旮瘩还有二里来地。
这是在他家窗前的合影。背对他家窗户底层已经全是透明玻璃,上扇窗格钉塑料布,比那时亮堂多了---那时上扇糊窗户纸,
淋几滴哒油说能防雨淋,下扇窗过得像样的人家才全镶透明玻璃
,一般人家就中间两块镶玻璃,透个亮,有的人家镶“毛玻璃”就是那种雾里八突的半透明玻璃。
还有个重大变化
馬鎖子家的“經濟增長點”小尾寒羊
那时没有小尾寒羊 ,但每家也养几只羊,白天队里出人统一赶到山上,傍晚赶下来 各回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