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傻瓜乐力
傻瓜乐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246
  • 关注人气:1,2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幸福”致歉!

(2013-03-05 20:08:55)
标签:

休闲

分类: 说三道四
向“幸福”致歉!
1988年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霍华德金森,为完成论文《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向市民派发一万份问卷。两个多月收回五千二百余张有效回答中仅有121人认为自己幸福。     他对这121人做了调查分析,发现50人是“成功人士”,幸福感源于事业成功。另71人有家庭主妇,卖菜农民,小职员,还有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有幸福感?通过交流发现,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都对物质没有太多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论文结论:世上两种人最幸福。一是淡泊的平凡人,一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导师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毕业后霍华德金森留校任教成为终身教授。2009年6月又翻出了当年的毕业论文。他好奇那121个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他花了三个月对那121人又一次调查。结果: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这些年虽然有的“成功“;有的一直过平凡日子;也有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一帆风顺,仍然坚持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16人因为事业受挫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两周后《幸福的密码》在《华盛顿邮报》发表。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这文令《华盛顿邮报》一天六次加印!读者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 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学生。在此真诚地向我的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