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新编《方版石头记》第七回说刺绣,傻瓜长见识解疑文蛩声入罗幕

(2012-01-09 06:44:42)
标签:

官窑青花盘

故宫博物院

崔国辅《怨词两首》.

康熙年的官窑青花瓷盘

明代屠隆《考磐余事》

分类: 小说

        故事新编《方版石头记》第七回说刺绣,傻瓜长见识解疑文蛩声入罗幕
   话说老方见马先生要给他开支票,还不填具体金额,让自己随便填,觉着不靠谱儿.立马推说您别介!支票您还是收好了,俺哪能花不清不白的钱哪?! 大丈夫赔赚要在明处.俺还是当着您的面儿换个物件 回家跟领导交差吧!

    老方是谁啊? 绝顶聪明。早就瞄准了马先生柜里供着的康熙刺绣女红青花八寸盘.装作不经意随手取下,说咱康熙换康熙谁也不吃亏,就是它了。也不等马先生答应 掖在怀里,一拱手"承让啦!明儿见-----您哪" 扬长而去。
   

       这边漠宁早把布条儿说话的事告诉了大家,朋友们正候在方府要闻详细.见老方兴冲冲进来. YPTR说准有好事儿.老方双手接过方嫂递过的哥窑扣碗,左手端起,右手捏盖儿篦了篦浮茶,呷了口"高末儿" ,就把琉璃厂西街之行说了一遍.

       大倍数望远镜问那盘子呢? 快拿出来哥儿几个开开眼,别掖着了!

    伸手怀里请出供在案上 .众人挨个审视啧啧称羡. 倍数望远镜说这是康熙年的官窑青花瓷盘,盘心绘女子精心刺绣,画意正如明人杨基诗:

         “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残绒唾碧窗”。 

   文阳说古刺绣多女子为之,故谓“女红”。绣女不外两种:或民女谋生;或贵女消遣。这盘上绘的是民女还是官府闺秀呢?

   小棉袄说 难道是三国孙权赵夫人?

   相传赵夫人有“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赵夫人乃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手巧无双,能于指间彩丝织龙凤锦,宫中羡为“机绝”。孙权常叹蜀魏未平,最好有个善画者画一幅山川地形图.夫人闻声连夜绣成"江湖九州山图"献上。夫人又在方帛绣出"五岳列国地形".时人赞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

  吴主赵夫人,丞相达之妹。善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云霞龙蛇之锦,大则盈尺,小则方寸,宫中谓之“机绝”。孙权常叹魏、蜀未夷,军旅之隙,思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达乃进其妹。权使写九州岛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于吴主,时人谓之“针绝”。虽棘刺木猴,云梯飞(玄鸟),无过此丽也。权居昭阳宫,倦暑,乃褰紫绡之帷,夫人曰:“此不足贵也。”

权使夫人指其意思焉。答曰:“妾欲穷虑尽思,能使下绡帷而清风自入,视外无有蔽碍,列侍者飘然自凉,若驭风而行也。”权称善。夫人乃析发,以神胶续之。神胶出郁夷国,接弓弩之断弦,百断百续也。乃织为罗縠,累月而成,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
    
时权常在军旅,每以此幔自随,以为征幕。舒之则广纵一丈,卷之则可纳于枕中,时人谓之“丝绝”。故吴有“三绝”,四海无俦其妙。后有贪宠求媚者,言夫人幻耀于人主,因而致退黜。虽见疑坠,犹存录其巧工。吴亡,不知所在。

(见《拾遗记。三国  吴》)

       瓶底儿说也许是闺绣。古人男耕女织,女孩子都学“女红”

刺绣便成了深宅大院小姐夫人们消遣养性的乐趣。 “闺绣”蔚然成风并不偶然,明代屠隆《考磐余事》“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明、清刺绣作坊众多,刺绣技艺空前繁荣已达传统刺绣颠峰。出现好多影响后世的流派--上海顾绣、京绣、汴绣、鲁绣.又有“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 刺绣流行,陶瓷彩绘绣女就不奇怪了。

     傻瓜乐力问盘上题的是啥字啊? 拿个放大镜.结结巴巴念:

“刺绣---谩---成--女--蛩--声--入--罗--模”这是啥意思啊?翻了会儿字典,又查辞海说 " 啊!明白了!"

    "刺绣谩成女 蛩声入罗模” 说的是一个马大哈闺女,粗心大意 干活心不在焉 “漫不经心的把秋虫的鸣叫声给绣进了刺绣绫罗的模子中。” 大家都笑了.小棉袄笑的毛峰都喷了出来.

    漠宁说,傻瓜乐力学问见长.可喜可贺.不过据我所知这“谩成女”应为“谩成文”。“谩”一般作“轻慢”或“随意”解,这里应取后意,随意、随心或轻松地就绣出了花纹.文言的“文”常与“纹”通用,如“文石”、“文饰”等。下句“蛩声入罗模”的“模”并非“木”字边,“木”字旁是画工笔误。应该是“巾”字旁的“幙”,“帘幕”的异体字.“罗幕”是窗帏之类。从字面上看并非指绣品,而是说蛩声---秋虫的鸣叫声穿透窗帘传入室中了. 

    YPTR说 “蛩声入罗幙"好像出自崔国辅《怨词两首》.大倍数望远镜翻开《全唐诗》,真找到了 。推推眼镜朗声吟唱: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文阳解释这是描写见景生情,睹旧生怨最妙的诗。老宫女当年因歌舞博得唐王欢心,如今桃李疏 芙蓉落,徐娘半老,物是人非,青春不再。崔国辅以物喻人,揭示了宫女残花败柳的心态,也借宫怨感叹 身世荣辱沧桑。

      傻瓜乐力似懂非懂,急着问既然这么有讲究,这盘子能值多少钱啊?  大倍数望远镜说这官窑青花盘我在故宫博物院见过。如是同窑出的,少说两千万.

     方嫂奔过来  说  啥?   多少 ??  两千万 ???!!!

     就那个锔了锔子的破碗换的?!!!   ""

       YPTR说这会儿领导该给老方批盘缠了吧.漠宁说都晌午歪了,先让我们填饱肚子再批吧.

       得! 咱也得先填饱肚子去.

                          过晌午儿见哪---您啊.

 (下回书计划写:《反腐败发明即刑器  惩贪官两眼一抹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