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庆过了 咱继续游莫斯科---
自助式旅馆好--忙完了可以自己造厨。阿尔巴特街入口就有超市,虽不像家门口的超市食品那么丰富,但能在异国他乡自己埋锅造饭也是令人开心的事。
超市货架上可选的青菜很少,只有西红柿,青椒,土豆,黄瓜,芸豆,白菜,,,标价贵的离谱,袋装芸豆500克,499卢布!相当于人民币100多元!3头大蒜套个网罩就是18卢布!在国内能买3斤多。一斤多一颗的白菜300多卢布,10多厘米长的黄瓜4小根一袋300多卢布,也是人民币80来元钱。俺曾经跟朋友说跟普京商量商量承包莫斯科菜篮子让山东菜占领莫斯科!相比之下猪肉倒不算贵,但也合百十元人民币一斤。四个鸡小腿280卢布,牛肉更贵了。干鱼多,鲜鱼少,鱼子酱当然是罐头了。也有现场配菜的,我曾买了份拌好的鲜菇,看似跟国内的一样,秀色可餐。可入口寡淡无味儿,方知口味不一样,又回锅炖了鸡腿。
没找到卖米和面的,但发现了冻饺子,还不止一种。据荷兰小伙说,饺子在阿姆斯特丹到处可以买到,好多家庭都喜欢,他家几乎每周都吃一顿!但吃法可就不一样了,见过乌克兰小伙煮了挺好的一盘子饺子,却浇上了厚厚一层奶油,然后拿叉子一搅和,这饺子是啥味儿呢?
面包琳琅满目,整个偏厅几十平米都是面包橱柜,有黑的,有白的,焦黄的,赭褐的,开花夹馅,果仁奶油,长的有半米,圆的像锅盖,,,老远就能闻到弥漫的焦糊香味儿,让人垂涎欲滴。更有意思的是还卖面饼,不是圆的,而是长方形,有二尺来长,一尺宽,半厘米厚,还插根长长的竹签子,表面类似埃及的穆斯林大饼,但比我们的春饼要厚的多。
自己开火啥都得买,油盐必不可少。开始买了瓶酱油,同伴说不够味儿,又回头找盐。买盐事可费大了。翻遍了食品厅,把所有像盐的包装都摸了,也没找着。难道莫斯科人造厨不用盐?
不对呀!明明书上说“面包蘸盐”是俄罗斯待客的礼节嘛。几经折腾,终于在个俄罗斯大妈的引导下在杂品货架上找到了。薄纸板包装,一斤一包。俄罗斯大妈为了证实是盐,还抠开一角,伸进手指沾了点让我尝尝。看俺点头,才咧开大嘴得意的走了。多好的俄罗斯大妈呀!
超市里还真有便宜东西!葵花籽油31卢布一瓶(500克=人民币6元多钱)比货架上的矿泉水还便宜!找了半天没找着牛奶,一打听原来奶类不在这一层楼。奶类品比国内丰富,各种形状的包装,就是没看到塑料袋装的。
自助厨房在走廊的尽头,也就十五平米,虽然不大宽超,确是背包客乐聚的地方。电炉灶,水池,炊具案台,面南墙而建。壁橱柜镶嵌在炊具台上方。冰箱,食品柜背靠西墙。面北墙整个是一溜桌子,能坐下7--8个人。窗明几净,墙壁上挂着好多黑白照片,好像都是主人生活照,看了让人有居家的感觉。
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每天在这里展示厨艺,有烧点开水,冲杯咖啡,啃块面包当早点的英国绅士,也有摆上盘碗,拿起刀,对嘴儿吹啤酒,海吃海喝的德国小伙子们。有穿袍子炖肉的蒙古客,也有焖肉菜饭的泰国商人。。。
这几天厨房的明星就是俺的同伴张经理。每当他拉开架势,叮当一阵爆炒就有顺着飘香探头探脑进来的异国游客,先坐下聊天,然后就不客气的顺便尝尝中国“料理”。
可别小瞧了这些人,他们可不是穷人。一对儿40多岁的法国夫妇,骑自行车七个月环游欧洲。那天见他们正在整理行装准备继续前行,问他骑的自行车多少钱?那个女的轻描淡写的“八千欧元”吓了俺一跳,够国人买辆“夏利”的了。
就是这两口子骑自行车环欧洲旅行。自行车就折叠在那个大箱子里。据说车架是碳素的。这两口子男的是工程师。女的是律师。
婚后没要孩子。收入不菲,工作都挺令人羡慕。可一商量同时辞了工作,骑上自行车就环欧洲旅行。高兴就多骑点。累了就歇俩天。有时10欧元俩人就活一天。就是面包就开水!他们说,就是要体会这种生活,为将来更大发展积累经验磨练意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