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智一人一课《纸塑》

标签:
一人一课校本培训 |
分类: 一人一课 |
名 |
一人一课 |
项目负责人 |
郭慧智 |
|
活动时间 |
2021.4.27 |
活动地点 |
六(8) |
|
活动主题 |
|
主讲人 |
郭慧智 |
|
参加对象 |
全体美术组教师 |
申请学时 |
1课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9.纸塑 教材上展示了《帆》、《旋律》等雕塑作品,并引导学生用纸这一材料进行创作雕塑作品。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对立体空间感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四年级中已有一堂《砖石上的雕刻》,对雕塑略有认识,但对雕塑的欣赏还无从下手,具象与意向雕塑的欣赏相对比抽象雕塑更易理解,因此我安排欣赏具象雕塑,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并用锡纸小人作为基础,让锡纸小人变成一件有独特艺术思想的纸雕塑作品。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现代雕塑作品尤其是环境雕塑作品更加趋向于表现作者的理性感受与对自然形象的超越,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出示现代雕塑《旋律》和现代装置艺术作品《假山石系列——御花园》,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把这两件作品的相关资料(造型、材质、表面肌理及含义)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学生活动:结合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与同桌交流后举手申请尝试讲解。 3.教师活动:适时补充:“安置于中国国家大剧院的《旋律》,是雕塑家黎明采用金属材料创作而成的,高达2.3米。作品展示的是一位站着拉大提琴的音乐家,正神情专注地陶醉在飘扬的音乐旋律中。作者借鉴自己对材料的敏感以及对材料语言的爱好,用接近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笔触,去表达音乐家的神情和动作。《假山石系列——御花园》是展望采用不锈钢和玻璃制成,两米多高,作品宛若一尊熠熠生辉的圣像。” 4.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肯定后,提问:“你喜欢哪一件雕塑?为什么?雕塑和现代装置艺术在创作手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表各自见解后,教师进行简单总结:“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而装置艺术则是为了表达一个概念而产生的一个外在形式,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装置艺术与雕塑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此。”接着,教师出示纸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纸塑作品的颜色和质地,提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哪里最吸引你?” 5.学生活动:观察纸塑实物,描述对这件纸塑作品的欣赏感受。 6.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后出示相应的纸材料,简单概括:“作品采用了不同的纸材料制作而成。纸材料具有轻便、易成型、色彩丰富等特点,使其成为雕塑创作学习中的一种简捷材料。今天,让我们共同进入纸塑的世界。”课题揭示:《纸塑》。 活动2:探究新知。 1.教师活动:出示锡纸:“这是什么纸?锡纸与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 2.学生活动:通过看、听、摸、说等活动,感受、区分纸材的质感。 3.教师活动:“你有什么方法能让手中的锡纸有凹凸感?用一分钟的时间比一比,看谁的造型方法有新意。”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用不同的方式使锡纸的形态发生变化。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肯定后,引导学生深入观察:“锡纸的纸面上发生了哪些奇特的肌理变化?”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感受纸材的质地及简单的造型方法。
4.学生活动:尝试在短时间内用不同的方式使锡纸的形态发生变化,轻松感受纸材的质地和多种5.教师活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电子屏幕上展示,请学生说说自己运用了哪些造型方法。交流分析后,教师简单小结:“通过卷、揉、撕等方式,可以使纸的形态发生变化。想一想,纸塑除了用这些方法,还可以有哪些方法呢?”
6.学生活动:交流后回答问题。 7.教师活动:“锡纸颜色晶亮,经过揉捏后能产生好看的肌理纹路,它可塑性极强,可以轻松捏出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瞧,通过空间和肌理的改变,纸雕塑的形象表达也会有变化。”教师出示优秀的锡纸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你知道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这些肌理的吗?猜猜作品表达了什么含意?想一想,把这个作品摆放在哪个地方最适合?”引导学生解析造型构思,学习创作方法与步骤。 8.学生活动: 赏析优秀的纸雕塑作品,思考如何结合环境进行造型构思,学习掌握基本的制作步骤。
9.教师活动:在学生交流反馈后,归纳锡纸雕塑的制作步骤与方法:构思(具象形、抽象形);塑形;完善。教师适时示范翻折法、卷曲法、雕空法等基本造型,告诉学生:“纸塑型创作中要注意细节、牢固性、立体感、质感等方面的处理,可结合细铁丝等材料进行创作。”课件出示同龄人创作的一组优秀的锡纸雕塑作品,提问 “从中你又发现了哪些创作的好方法?”
10. 学生活动:赏析多幅同龄人优秀的锡纸雕塑作品,进一步理解锡纸雕塑的创作手法与特点。与同桌交流后回答问题。
活动3:体验感受。 1.教师活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 (1)用锡纸或其他纸材塑造一件有意义的雕塑作品。 (2)为作品命名。 (温馨提示:造型要简练、夸张,形态要立体,可以多角度欣赏。) 2.学生活动:用准备好的锡纸选择合适的技法,独立或多人合作创作一件雕塑作品。 3.教师活动巡回辅导,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对学生的体验结果进行正面点评,表扬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评价关注点既要有对美术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也要有在创作过程中和同伴的互相帮助)。 活动4:展示评价。 1.教师活动:组织纸塑作品展示,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纸塑制作中的体会,评一评谁制作的纸塑作品与众不同亮点在哪里。 (评价建议:可从作品创意、构成方式、形式美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制作中的体会,对同学的纸塑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3.教师活动:让学生赏析纸塑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制作好的纸塑作品美化周边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纸塑学习的兴趣。 4.学生活动:用制作好的纸塑作品装饰周边环境。
活动5:总结,拓展。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探究,用我们的双手赋予锡纸新的‘生命’。课后请同学们查阅纸塑制作的相关资料,探究并尝试用不同纸材料制作雕塑。” 学生活动:课后继续收集纸塑的相关资料,大胆尝试用不同纸材制作雕塑。 |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本课设计注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图片欣赏中资料的选择围绕雕塑种类展开,多层次展示了内容不同的雕塑、材质不同的雕塑、表现技法不同的雕塑,例如:抽象的雕塑、具象的雕塑,多角度地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充分接受雕塑的信息。同时结合教师到位的具启发性的讲解、提示,让学生领悟雕塑的典型特征是具立体感和与周围环境的一种和谐之美。有了感受,有了激发,为下一个环节中的学生动手制作和用点、线、面等等造型元素画纸雕塑的形奠定了很好基础。授课中的两次具递进性的,一环扣一环的学生实践练习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次的动手用卡纸制作立体造型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卡纸的具张力和容易造型的特性,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了理性的认识和体验。欣赏活动中的学生面对纸雕塑动手画具线形造型特征的鱼形等练习让学生深刻了纸雕塑的造型特征:点的造型、线的造型、面的造型。这些过程很好解决了学生动手操作层面上的一些问题,为后来的纸雕塑创作做了充分准备。紧接着的作品欣赏,让学生对纸雕塑有了整体而较全面的认识,能较理性地赏析纸雕塑作品并对其归纳总结。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整理自己的听课思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大胆的联想,因而产生了创作冲动。此课中多个学生动手小练习调动学生大胆、积极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有部分孩子缺乏有趣的想象力。 当然,学无止境,艺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使自己的教天作做的最好。
|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侯芙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