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标签:
一人一课 |
名称 |
一人一课 |
项目负责人 |
郭慧智 |
||
活动时间 |
2020.11.17 |
活动地点 |
五(1) |
||
活动主题 |
五上美术《12江南民居》 |
主讲人 |
周燕燕 |
||
参加对象 |
全体美术组教师 |
申请学时 |
1课时 |
||
学情 分析 |
五年级学生在前期已经初步接触过水墨画,但接触不多,对笔墨的运用并不熟练,所以还需要继续领会、练习。他们对世界的感悟能力已有明显的提升,在教师引导下欣赏江南建筑及水乡小镇,能对其意韵有所共鸣。另外,同册语文教材里恰巧收录了画家吴冠中的文章《父爱之舟》及《江南水乡》的水墨作品,可以增强学生对画家生平的了解。 |
||||
学习 目标 |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的形式,用点、线、面的绘画元素,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并体现画面的黑、白、灰层次。 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
||||
学习 重点 难点 |
重点:在了解江南民居特点的基础上,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的美,并能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江南民居的意韵。 |
||||
教学 准备 |
教具:课件、镜宣、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水墨工具。 学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水墨工具。 |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活动过程 |
设计意图 |
||
课前准备 |
1、检查学生材料的准备 2、水墨课“课堂公约” 静(心静、音静) 净(保持桌面、地面及洗手间公共区域的干净) 尽(用净,墨汁用多少倒多少,光盘行动不浪费) |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规很有必要。 |
|||
一、 技法铺垫 课题融合 |
复习水墨画技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水墨画,水墨画讲究用笔与用墨(板书:用笔、用墨)。 (一)用笔 试一试:水墨画基本用笔方法 1、师示范中锋执笔——看老师,笔尖蘸墨,笔杆垂直于宣纸上,笔尖正对墨线中间,画横线、画竖线、画斜线,运笔过程中笔尖始终处于线条的中间位置上。这种运笔方法我们称它为——中锋(板书:中锋) 小结:中锋成线,线条浑圆挺拨。 2、还有一种用笔方法,与中锋完全不同,谁知道? 生:侧锋 (板书:侧锋) 师带领学生尝试侧锋运笔 笔肚蘸墨,笔杆倾斜,笔尖靠在墨线一边,画粗粗的线与块面,运笔跌宕多姿,富有变化。 小结:侧锋成面,墨块浑厚粗壮。 (二)用墨 1、出示一滴墨,问学生,你看到的是什么颜色?(黑) 师:在水墨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人们常说:“墨分五色”,依次为“焦、浓、重、淡、清”, 像不像音阶里的“1-2-3-4-5”? 做一做:墨色音阶实验 我们的发现: 墨色的变化实际上就是( 水份越(
2、出示吴冠中《江南民居》,你能在这幅画里找到墨色的变化吗? 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找出其中墨色(即黑白灰)的变化。 焦、浓、重——黑 淡、清——灰 宣纸——白 五色加上“白,就是“六彩”。 结论: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墨调色,只要把握好黑白灰的节奏,画面也能产生丰富的层次变化。 (三)名作欣赏 1、欣赏图例: 师:难怪有很多画家爱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江南的美。欣赏—— 戴启顺《水墨江南》 杨明义《江南瑞雪》 吴冠中《水乡周庄》 2、再赏图例: 师:其中吴冠中先生画的江南极富特色,这位土生土长的江南画家,对水乡有着浓厚的深情。 欣赏—— 吴冠中《水乡周庄》、《江南水乡》 3、动图演示 师:你们看,他采用最简单的点、线、面架构画面,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民居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4、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江南民居,去感受这种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水墨画风,领略中国文化特有的诗情和神韵。 |
五年级学生在前期已经初步接触过水墨画,但接触不多,对笔墨的运用并不熟练,所以还需要继续领会、练习。 同时这个环节也是为接下来的“水墨江南”环节做铺垫。 通过优美的名作欣赏,引导学生进入江南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
|||
|
二、 欣赏感受 知识提炼 |
(一)看一看: 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 图片演绎:将照片经过处理,从彩色变成简单的黑白关系照片,黑瓦白墙,在水面的掩映下美地如同一幅水墨画…… (二)走一走: 探寻创作视角
从上面俯视,用(
从侧面平视,用(
从正面平视,用(
(三)比一比: 照片与作品的区别 窗户变成( 屋顶变成( 这种表现手法称为:概括 (板书) |
让学生感受秀丽江南,寻找江南民居的特点,通过图片演绎强化“黑瓦白墙”的特点,体会用黑、白、灰分出层次。 跟随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走进水墨江南,去探寻创作视角。通过对民居的观察,发现其造型特点,了解画面表现的多种角度,同时提炼出“点、线、面”这几个视觉元素。 |
||
|
三、 深入探究 观中领悟 |
(一)想一想: 江南多水,房屋临水而建,有水就有桥,桥在画面上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出示水墨概括手法画的桥,提问:房屋与桥,如何经营位置、合理布局? 板书:合理布局 (二)学一学: 画民居与桥如何经营位置、合理布局?带着问题跟老师学 师现场演示,边画边讲解,画时有意识地进行组合,有高低、前后遮挡。江南的黑瓦白墙,简单素朴就如同一幅氤氲的水墨画。 |
联系笔墨进行表现,同时作为范画演示引导。 |
||
|
四、 尝试表现 艺术实践 |
(一)画一画: 1、学生创作 跟大师学画江南民居 知识点梳理: 巧用点线面、把握黑白灰 用概括手法、合理布局 2、师巡回指导,若发现学生在墨色、造型与构图上存在问题,要及时反馈共性问题。 (二)加一加: 1、出示动图,小桥流水人家,显得非常清静,如果想变得热闹,可以添加什么? 看,有户人家窗前多了几点颜色,你觉得这会是什么呢?,也许是母亲清早洗干净了晾出来的床单,或是谁家的杏花开出了墙,因为有了红绿之色,江南民居便多出了几分生气。 结论:添加小景物 动图演示:适当添加小景物,能使恬淡悠闲的水乡生活更加充满生机! 图例:船与树 学着加一艘船,增添画面情趣,还可以加一两棵树,树叶颜色一变化就是不同季节。 2、出示小景物贴片,请生摆一摆,添加小景如何布局更合理? 3、出示同龄人作品,赏童趣江南,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4、加一加:适当为作品添加小景 学生继续创作,选择一些颜色逐步完善画面,注意留白。 |
引导学生从画家的作品中感受江南生动的生活气息,通过同龄人作品及拼摆游戏,帮助学生进行取景、造型、构图。 |
||
|
五、 成果展评 学会鉴赏 |
(一)展一展: 在班级办个现场画展,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 (二)评一评: 组织学生佳作赏评: 1.是否巧用点线面表现独特视角? 2.是否把握黑白灰增强水墨韵味? |
依据目标,围绕江南民居的特点和水墨的适用进行评价,进一步了解江南的美,最终用这样的美感染到人的品性。 |
||
|
六、 主题拓展 生活感悟 |
课后思考: 曾经,江南一带全部都是这样的民居景象。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让江南民居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大厦,水乡古镇渐渐消失。很多人发起了保护乡村的行动,让我们也加入其中,愿梦里水乡能一直滋养这片土地上的人。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再见! |
引导学生看到江南民居的现状,唤起保护传统建筑艺术、保护生态乡村的意识。 |
||
板书设计 |
|
||||
课后反思 |
l
l
l |
||||
过程确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