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2020-12-07 10:58:48)
标签:

一人一课

 

名称

一人一课

项目负责人

郭慧智

活动时间

2020.11.17

活动地点

五(1

活动主题

五上美术《12江南民居》

主讲人

周燕燕

参加对象

全体美术组教师

申请学时

1课时

学情

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前期已经初步接触过水墨画,但接触不多,对笔墨的运用并不熟练,所以还需要继续领会、练习。他们对世界的感悟能力已有明显的提升,在教师引导下欣赏江南建筑及水乡小镇,能对其意韵有所共鸣。另外,同册语文教材里恰巧收录了画家吴冠中的文章《父爱之舟》及《江南水乡》的水墨作品,可以增强学生对画家生平的了解。

学习

目标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的形式,用点、线、面的绘画元素,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并体现画面的黑、白、灰层次。

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学习

重点

难点

重点:在了解江南民居特点的基础上,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的美,并能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江南民居的意韵。

教学

准备

教具:课件、镜宣、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水墨工具。

学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水墨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检查学生材料的准备

2水墨课“课堂公约”

静(心静、音静)

净(保持桌面、地面及洗手间公共区域的干净)

尽(用净,墨汁用多少倒多少,光盘行动不浪费)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规很有必要。

一、

技法铺垫

课题融合

复习水墨画技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水墨画,水墨画讲究用笔与用墨(板书:用笔、用墨)。

(一)用笔

试一试:水墨画基本用笔方法

1、师示范中锋执笔——看老师,笔尖蘸墨,笔杆垂直于宣纸上,笔尖正对墨线中间,画横线、画竖线、画斜线,运笔过程中笔尖始终处于线条的中间位置上。这种运笔方法我们称它为——中锋(板书:中锋)

小结:中锋成线,线条浑圆挺拨。

2、还有一种用笔方法,与中锋完全不同,谁知道?

生:侧锋

(板书:侧锋)

师带领学生尝试侧锋运笔

笔肚蘸墨,笔杆倾斜,笔尖靠在墨线一边,画粗粗的线与块面,运笔跌宕多姿,富有变化。

小结:侧锋成面,墨块浑厚粗壮。

 

(二)用墨

1、出示一滴墨,问学生,你看到的是什么颜色?(黑)

师:在水墨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人们常说:“墨分五色”,依次为“焦、浓、重、淡、清”, 像不像音阶里的“1-2-3-4-5”?

 

做一做:墨色音阶实验

我们的发现:

墨色的变化实际上就是  的变化,

水份越  ,墨色越  

 

2、出示吴冠中《江南民居》,你能在这幅画里找到墨色的变化吗? 

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找出其中墨色(即黑白灰)的变化。

焦、浓、重——黑

淡、清——灰

宣纸——白

五色加上“白,就是“六彩”。

结论: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墨调色,只要把握好黑白灰的节奏,画面也能产生丰富的层次变化。

(三)名作欣赏

1、欣赏图例:

师:难怪有很多画家爱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江南的美。欣赏——

戴启顺《水墨江南》

杨明义《江南瑞雪》

吴冠中《水乡周庄》 

2、再赏图例:

师:其中吴冠中先生画的江南极富特色,这位土生土长的江南画家,对水乡有着浓厚的深情。

欣赏——

吴冠中《水乡周庄》、《江南水乡》

3、动图演示

师:你们看,他采用最简单的点、线、面架构画面,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民居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4、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江南民居,去感受这种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水墨画风,领略中国文化特有的诗情和神韵。

五年级学生在前期已经初步接触过水墨画,但接触不多,对笔墨的运用并不熟练,所以还需要继续领会、练习。

同时这个环节也是为接下来的“水墨江南”环节做铺垫。

 

 

 

 

 

 

 

 

 

 

 

 

 

 

 

 

 

 

 

 

 

 

 

 

 

 

 

 

 

 

 

通过优美的名作欣赏,引导学生进入江南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

欣赏感受

知识提炼

(一)看一看:

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

图片演绎:将照片经过处理,从彩色变成简单的黑白关系照片,黑瓦白墙,在水面的掩映下美地如同一幅水墨画……

 

(二)走一走:

探寻创作视角

从上面俯视,用(     )锋画粗粗的块面

从侧面平视,用(     )锋画斜向的“       

从正面平视,用(     )锋画横向的“       

 

(三)比一比:

照片与作品的区别

窗户变成      ),

屋顶变成           )。

这种表现手法称为:概括 (板书)

让学生感受秀丽江南,寻找江南民居的特点,通过图片演绎强化“黑瓦白墙”的特点,体会用黑、白、灰分出层次。

 

跟随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走进水墨江南,去探寻创作视角。通过对民居的观察,发现其造型特点,了解画面表现的多种角度,同时提炼出“点、线、面”这几个视觉元素。

 

三、

深入探究

观中领悟

(一)想一想:

江南多水,房屋临水而建,有水就有桥,桥在画面上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出示水墨概括手法画的桥,提问:房屋与桥,如何经营位置、合理布局?

板书:合理布局

(二)学一学:

画民居与桥如何经营位置、合理布局?带着问题跟老师学

师现场演示,边画边讲解,画时有意识地进行组合,有高低、前后遮挡。江南的黑瓦白墙,简单素朴就如同一幅氤氲的水墨画。

联系笔墨进行表现,同时作为范画演示引导。

 

四、

尝试表现

艺术实践

(一)画一画:

1、学生创作

跟大师学画江南民居

知识点梳理:

巧用点线面、把握黑白灰

用概括手法、合理布局

2、师巡回指导,若发现学生在墨色、造型与构图上存在问题,要及时反馈共性问题。

(二)加一加:

1、出示动图,小桥流水人家,显得非常清静,如果想变得热闹,可以添加什么?

看,有户人家窗前多了几点颜色,你觉得这会是什么呢?,也许是母亲清早洗干净了晾出来的床单,或是谁家的杏花开出了墙,因为有了红绿之色,江南民居便多出了几分生气。

结论:添加小景物

动图演示:适当添加小景物,能使恬淡悠闲的水乡生活更加充满生机!

图例:船与树

学着加一艘船,增添画面情趣,还可以加一两棵树,树叶颜色一变化就是不同季节。

2、出示小景物贴片,请生摆一摆,添加小景如何布局更合理?

3、出示同龄人作品,赏童趣江南,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4、加一加:适当为作品添加小景

学生继续创作,选择一些颜色逐步完善画面,注意留白。

引导学生从画家的作品中感受江南生动的生活气息,通过同龄人作品及拼摆游戏,帮助学生进行取景、造型、构图。

 

五、

成果展评

学会鉴赏

(一)展一展

在班级办个现场画展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

(二)评一评:

组织学生佳作赏评:

1.是否巧用点线面表现独特视角?

2.是否把握黑白灰增强水墨韵味?

依据目标,围绕江南民居的特点和水墨的适用进行评价,进一步了解江南的美,最终用这样的美感染到人的品性。

 

六、

主题拓展

生活感悟

课后思考:

曾经,江南一带全部都是这样的民居景象。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让江南民居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大厦,水乡古镇渐渐消失。很多人发起了保护乡村的行动,让我们也加入其中,愿梦里水乡能一直滋养这片土地上的人。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再见!

引导学生看到江南民居的现状,唤起保护传统建筑艺术、保护生态乡村的意识。

板书设计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课后反思

l  《江南民居》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学会用水墨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国画课,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让人印象深刻。

l  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在教学本节课之前,让学生回忆国画课中的三个约定“静、净、尽”即上课要安静,桌面保持干净,国画颜料要用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以复习练习笔法和墨色导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用笔和用墨,总结规律,运用到新的教学内容中。教学方法新颖,就好比让学生自己拿着“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们的“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l  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课中,我通过由浅入深用笔、用墨的方法引出新课,就是这样时时刻刻以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为契机,从中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创造。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姜文静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周燕燕一人一课《江南民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