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昆阳一小校本培训博客
昆阳一小校本培训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00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氏之子》精品教案

(2020-06-14 10:40:28)
标签:

精品教案

校本培训

语文《杨氏之子》教学预案(详案、自备)

备课

类型

详案

设计教师

孔小鸽

课题及课时

《杨氏之子》(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

上课时间

15 周星期二 上午第一节

       星期三 上午第二节

教材

学情

分析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读通课文,并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故事内容。

2、 围绕“甚聪惠”,读懂人物对话的内容,品味对话中的巧思,从而体会杨氏子的机智和幽默。

3、 背诵课文。

学习

重点

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

准备

课前预习  多媒体课件

预设

流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 出示课题,简介《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激发他们阅读

课文的兴趣。

(1)简介:《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

说,内容主要写的是东汉末期到刘宋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行轶事。书中对人物的

描写有的聚焦形貌,有的聚焦才学,有的聚焦心理,但都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

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每个人物都生动形象、活

灵活现、跃然纸上。

2)交流:从题目上看,《杨氏之子》的主人公是谁?

2、自主读文,尝试断句,标上符号,并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学生展示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帮助学生理解字词,指导断句。

1)指名朗读课文,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其读音和断句是否正确。

2)提问:“为、应”分别读什么音?为什么?

3)指名说说课文大意,相机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诣”是什么意思?

“禽”指什么?“家禽”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该怎

么断句?

4)练习书写“禽”字。

4、关注人称,读熟课文。

1)边读边圈出文中分别表示两个人物的词语,看看对同一个人的称谓,文中

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孔君平”“孔”“夫子”都指孔君平;“杨氏子”“其”“儿”“君”都指杨氏之

子,语境变化,称谓也发生变化。

2)边读边想象两个人物的表现,把课文读熟。

板块二 细读课文,品味对话

1、 抓主角,明结构。

对话交流:课文主要写谁?他有什么特点?第一句话语后面四句话是什么关系

?(课文主要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第一句总领全文,后面四局都是围绕“甚聪惠”写的。)

2、 抓关键,说“聪惠”。

1)自读课文,想想从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杨氏之子“甚聪惠”:

2)组织交流,从这些细节中感受杨氏之子“甚聪惠”:“乃呼儿出”,说明孔

君平知道杨氏之子“甚聪惠”;“为设果”,可以看出杨氏之子虽只有九岁,却

能周到得体地待客,可见“甚聪惠”;杨氏之子机智应答孔君平的玩笑话,足见“甚聪惠”。

3、 抓对话,悟智慧。

(1)    想一想,议一议:故事中最能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是什么?为什

么?

(2)    指名说一说:杨氏之子的应答妙在哪里?

(听得明白——知道孔君平在拿“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的联系

开玩笑;答得妙——不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还用上“未闻”

一词,显得委婉有礼。)

(3)    合作读一读:师生合作,表演对话。

(4)    引导试一试:如果来访的客人姓李,杨氏之子会怎么应答?如果姓赵呢?

(5)    比赛背一背:看谁能快速背熟课文。

板块三  拓展阅读,能力迁移

1、 出示选自《世说新语》的《咏雪》一文,读通短文,理解大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

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议一议,说一说:谁的比喻更高明,为什么?

3、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作业

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sì shì)之子九岁,shèn shèng )聪惠。孔君平zh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y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qín qí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梁(   ) 惠(    ) 诣(    ) 乃(    ) 禽(   

粱(   ) 慧(    ) 指(    ) 奶(    ) 离(   

三、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梁国杨子九岁,。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为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氏:                  。 (2)甚:        。 (3)惠:                  。 (4)诣:        。 (5)乃:           。 (6)设:         。(7)曰:             8)未:                9) 闻:              

板书

设计

杨氏之子——甚聪惠

孔君平        杨 梅  杨家果

 杨氏子      孔 雀    孔家禽

教学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出示名言,了解古文。

要想学好文言文,首先应当弄清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开课伊始,我课件出示一些出自文言文的句子,有的是学生以前在“日积月累”里学过的,有的则是课外积累的,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说一说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使学生了解文言文比较难理解,语言比较精炼、简洁等特点。通过交流,一方面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铺垫,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读通读顺,读懂读美。

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等,告诉学生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讲究断句,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把古文读通、读顺。再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积累的学习经验,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然后引导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进行思考: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答曰”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君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最后,引导学生读出对杨氏子喜爱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把课文读美。

三、适当引导,感悟学法

在探究交流、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最后,在学生学习兴致正浓时,拓展《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有了这篇文章的学习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处,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能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魅力,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惊喜,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温馨提示:

1.教案格式采用表格式,正文小4号宋体,1.25倍行间距。

2.教案要提前一周上传,要求备教一致。

3.注明详、简案及自备或参考,参考的教案要经过修改或写反思,修改的部分用红色字体备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工作心得体会
后一篇:培训心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