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品教案《解决问题---铺地砖》

(2020-06-11 19:06:26)
标签:

精品教案

分类: 一人一课

备课

类型

详案

设计教师

陈春肖

上课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7课时

教材

学情

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也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而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的影响,空间观念是比较薄弱的。

学习目标

1.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将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根据信息及问题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解题计划并执行计划。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建构解决“铺地砖”问题的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

重点

难点

建立解决“铺地砖”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

准备

课件

12组材料:每组1张长6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卡纸,一袋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预设

流程

一、 复习导入

精品教案《解决问题---铺地砖》
 

 

 

 

 


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是用长4厘米乘宽3厘米=12平方厘米

也可以数出每行4块乘3=12块,每块1平方厘米一共12平方厘米。

二、出示例题,建立解决铺地砖的解题模型

活动一:阅读与理解

20160912141852952_d6f681d5-f73f-4d85-8f95-9d21581ae00f

教师引导:

(1)从图上已经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哪些问题很容易解决?哪些是我们第一次碰到?

(3) 20160912141916712_6d56573b-fea0-470e-be9a-f265d65a4762你能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出信息和问题吗?

 

 

 

 

(4)  可以说说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铺地砖的问题吗?

 

(5)  看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你能看懂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吗?

第一种方法,我们看懂了,是求大面积里面有几个小面积,所以先分别求出大面积和小面积,统一单位后再除。

第二种方法20 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后面的2010 是什么意思?有点不明白?我们当个装修师傅,来模拟一下。

活动二:模拟操作

(1)阅读合作要求,领取合作材料

(2)操作之前,先估计一下,再铺一铺,验证结果。

(3)请用数学算式表示铺的结果。

4)活动结束,推选一位同学汇报

5)集体再研究第二种方法中的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三:回顾与反思

提问:如何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

引导:体会解答结果要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相符合

提问:要解决铺地砖的问题可以有什么方法?

小结:可以先算出地板的面积,再计算地砖的面积,最后算地板面积里有几个地砖的面积。也可以先算长边和宽边分别可以铺几块地砖,再用长边地砖数乘宽边地砖数就知道一共用几块地砖了。

 

 

三、巩固练习,快速、准确使用数学模型解题

1、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2、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3、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对比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

 

20160912142013882_9dd3e67b-816d-426f-ac81-cb3078e70eac4

 

 

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人行道,需要多少块?

四、全课总结,提升策略

提问: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我们最常用的解题策略是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

作业

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467题。

板书

设计

解决问题

1555748721(1)
1555748831
 

 

 

 

 

 


教学

反思

  《铺地砖》是很有生活原型的一节问题解决课,也可以是一堂很好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我以例题为原型,缩小数据,准备了12组的大卡纸(地面)与12袋的纸片(瓷砖)的分组探究材料。

在理解题意后,先让学生自学书上的计算方法,在半懂不懂的时候,让学生分组模拟铺地砖。在模拟完铺地砖之后,再研究书上的两种计算方法,理解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后续课内数学活动,还有铺地砖与剪纸的不同对比,明白“大面积除以小面积”与“行数乘列数”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选择不同的方法。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多多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在场景中理解并发现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精品教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