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昆阳一小校本培训博客
昆阳一小校本培训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00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2020-06-10 09:38:10)
标签:

一人一课

精品教案

分类: 一人一课

  美术《弯弯的小路》教学预案(详案)

课题

9、弯弯的小路

设计教师

郭慧智

课时

1课时

上课时间

15周星期一 ——星期五

学情

分析

五年级学生进入了“美感发达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是个性发展期。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加强,观察力逐浙提高,已不满足于低年级时候的绘画内容和表现方式,向往“真”和“像”,但自身的绘画技能又不能满足认知水平的需要,难以用绘画语言表达情感。这个时期的学生“眼高手低”,所以此时开始进行透视知识的学习和绘画,是契合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但在教学中不能过于专业和枯燥,应尽量给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将内容进行儿童化的加工、处理,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找不同、看动画、实践操作等形式进行教学,引导他们从画面明显、直观的地方入手观察探究,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发表见解,敢于探索,增强自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艺术感受,并辅以作品鉴赏,“眼高手自然高”了。在学生创作时,不能过于强调透视的精准性,只是让学生尽量不要在绘画中养成错误透视的习惯,形成透视教学的粗浅概念,为今后的教学做铺垫。

学习

目标

1.学习、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画出一条基本符合透视规律的弯弯的小路。

2.通过找大小、画“三线一点”等使学生形成空间意识,探究出透视规律。

3.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中事物的习惯,体会艺术家发现、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

重点

难点

重点:发现透视现象,领会透视规律,并尝试绘画练习。

难点:表现物体间的透视关系。

教学

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画家绘画作品和路的照片。

2.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二)对比感受,解读透视。

 

 

 

 

 

 

 

 

 

 

 

 

 

 

 

 

 

 

 

 

 

 

 

 

 

 

 

 

 

 

 

 

 

 

 

 

 

 

 

 

 

 

 

 

 

 

 

 

 

 

(三)加深探究,领会透视。

 

 

 

 

 

 

 

 

 

 

 

 

 

 

 

 

 

 

 

(四)感受曲径,启发创作。

 

 

 

 

 

 

 

 

 

 

 

 

 

 

 

 

 

 

 

 

 

 

 

 

 

 

 

 

 

 

 

 

 

 

 

 

 

 

 

 

 

 

 

 

 

 

 

 

 

 

 

 

 

() 作品展示,学生赏评。

 

 

 

 

 

 

 

 

 

 

 

 

 

 

(六)总结、拓展。

活动1欣赏导入,发现促思。

1.出示图像,引导识读。

(1)教师活动:导入:“今天老师请大家来赏画,我们要尝试着一起来解读世界名画中的“密码。”大屏幕投影古埃及壁画《捕禽图》。“这幅画叫《捕禽图》,是1400多年前古埃及的墓室壁画,画的是古埃及的达官内巴蒙及其随从狩猎的场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古埃及壁画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观察壁画,发现古埃及绘画的特点一平面化。

http://fdfs.xmcdn.com/group52/M03/6A/BF/wKgLcFwaS4HB93sDAAEJ_l8W8Zc70.jpeg

2.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古埃及壁画中表现人物大小的规律。“找一找,在这幅画中哪个人物大,哪些人物小?”“想一想,为什么大,为什么小?

(2)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规律一一主人大、仆人小。”

3.鼓励评价、小结。

教师小结:“古埃及壁画古老而神秘,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古埃及人往往利用一条水平线,把认为必须表现的物体全都填塞在画面之中,而人物的大小取决于人物地位的尊卑。

活动2对比感受,解读透视。

1.发现透视现象。

(1)教师活动:大屏幕投影霍贝玛的《林间村道》,引导识读。“再请同学们欣赏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林间村道》,在这幅画中什么景物大?什么景物小?

http://www.mux5.com/picture/73e1adabb58d5591e0b50a0114148d91.jpg

(2)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树、房子等物体,近的大,远的小。”

(3)教师活动:引导探究,发现透视规律。“同样是树,在《捕禽图》中大小都是基本一致的,但在这幅画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大小呢?(远近不一样。)

2.解读透视现象。

(1)教师活动:动画演示。“是啊,近的物体看起来显得大,而远的物体就会显得小,这种现象叫作透视现象。透视现象能让物体产生强烈的纵深感。可透视现象又是怎么发现的呢?早在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对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这些艺术家们采取了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的态度,所以画家通常也是科学家。通过一个简单的动画希望能帮助同学们了解这种神奇的透视现象。”播放动画。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2)学生活动:观看、领悟。

(3)教师活动:由点及面,举一反三。提问:“让我们再来看看崔贝玛的《林间村道》,除了近大远小属于透视现象,你们还发现哪里也存在着透视的现象?

(4)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回答:“近宽远窄、近疏远密、近实远虚等现象也是透视现象。”

活动3加深探究,领会透视。

1.教师活动:引导发现。“让我们尝试着将这些表现出透视现象的物体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图片上连一连。”

2.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实践发现。经过亲手实践,发现所有的线汇聚在一点上,交流并进行汇报。

3.教师活动:小结:“通过动手实践,我们发现这些连线最终汇聚到一点,这个点就叫作消失点。路边的景物如果不断延伸,也将消失于这个点。如果画面足够辽阔,我们会发现在天地之间有一条水平的交界线,这就是地平线。而消失点也正好位于地平线上。”给每个小组若干透视的图片(?高的《阿利斯康的小路》和透视特征明显的风景照),请每组学生拿着笔在图片上找、画“三线一点”(视平线、消失点和路的两条边线)

4.学生活动:画好后进行反馈、交流。

5.教师活动:检查纠错,鼓励性评价。特别要向学生们指出:视平线是一条隐形的线。在生活中,只有在无比辽阔的场面中(如站在大海边)才能看到水天一线的交界线。但很多情况下会被其他物体遮挡,所以不一定出现在画面上。

活动4感受曲径,启发创作。

1.曲径之美。

(1)教师活动:让学生直观比较,感受弯弯的小路幽深的美感。大屏幕投影直直的马路和弯弯的小路两幅图片。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对比这两幅图,说说它们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2)学生活动:观察感受,讨论交流。“直直的马路和弯弯的小路都能产生纵深感,直路平坦直接,曲径蜿蜒曲折,富于变化,更能带给人一种幽静、深邃的美感。”

(3)教师活动:大屏幕投影各种弯弯的小路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曲径之美。总结:“山野、乡村、小区、公园,弯弯的小路无处不在。它们延长了路径,扩展和丰富了空间,使小路有了更多的视角和方位让人们欣赏,这是一种景观之美。怪不得古人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画法指导。

(1)教师活动:让学生再找“三线一点”。“观察弯弯的小路,它们的地平线、消失点在哪里呢?它的路面又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方法来找一找、画一画它们的三条线和一个点。想一想,弯弯的小路和直直的大路,其三线一点”有什么不一样。”给每个小组分发若干弯弯的小路的图片(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之路》等油画作品和一些风景照)

http://rb.lzbs.com.cn/res/1/20141227/93061419702494791.jpg 

(2)学生活动:拿着笔在图片上找、画“三线一点(消失点、视平线和路的两条边线)。交流后总结:“弯弯的小路的消失点往往靠近画面的两边,两条路边线星现为越靠越拢的两条弯曲的波纹线。”

(3)教师活动:范画指导:观察取景。构图起稿。提示:先在纸上轻勾地平线,在画面靠边处定消失点,在纸的底边上定路的两个点,根据透视原理进行一波三折的曲线变化,就会形成不同的路面效果。)重点描绘,添加景物。调整统一。布置作业:用写生或记忆的方法,画条符合近大远小透视规律的弯弯的小路。在路边添加合适的景物使画面充实。

(4)学生活动:进行创作。

(5)教师活动:巡视指导。

活动5作品展示,学生赏评。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鼓励学生使用透视及其他美术术语对自己或他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感受弯弯的小路的纵深感和美感。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活动6课外感悟,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世界上有很多路,有脚下的路,也有人生的路。它们有时是阳光大道,有时也会曲折坎坷,但每段路有每段路的风景,每段路有每段路的美丽。我们要不断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体会。让我们用欣赏风景的心情迈开每一步,将阳光或风雨都收进背后的行囊,我们的旅程定会丰富而精彩!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寻找身边的路,观察身边的透视现象。”

美术《弯弯的小路》精品教案(郭慧智)

古埃及绘画的方法很像儿童画法,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从它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现出来。而五年级的学生刚从几童绘画期过渡而来,引导他们在似曾相识的通法中观察,悉又好奇,不但容易引起共鸣,而且能激发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在对比中,他们也能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联想和反思。

 

 

 

 

 

 

 

同样是大和小的变化,在古埃及壁画和西方油画作品中的依据是载然不同的。提出“什么大”“什么小”“为什么大”“为什么小”,将两者进行巧妙的对比和知识的近移,这是本课的第一次对比学习平面与立体的对比。采取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救师进行适度引领。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心理特点,运用简易直观的动画,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清、看懂透视现象,不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白,美术是艺术,也是科学,为下一步学习领会透视的基本原理打好基础。

 

 

 

 

 

 

 

 

 

 

通过“试一→学一找一画”的步骤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会透视的规律,将透视术语融入一系列活动之中,在动手实我中重自主、促探究,注意知识点的跟进和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美术术语的表达能力

 

 

 

 

 

 

 

《弯弯的小路》中,透视是“术”,而弯弯是“美”。作为美的曲线,蜿疑曲折,富于变化。在透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第二次对比学习一一直与曲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绘画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不但要画得像,更要画得美。而作为教学难点一一物体间的透视关系,教师运用直观范画的演示,分解要领,进一步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

板书范作

9、弯弯的小路

透视原理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高远低

课后反思

本课以“弯弯的小路"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重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它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并且要求学生学会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透视一般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绘画中的形体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大远小,它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而空气透视则是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程度所起的作用。绘画中的空气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处物象清晰,色彩明朗强烈;远处物象模糊,色彩柔和。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画家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及表现方法。同时,采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提示语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这节课,我注重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一般远近透视的绘画方法,请每位同学来画一条路,比一比谁画的小路看上去更远。这样的设计抓住了孩子欣赏是刚刚激发的新区点,尝试比说教更有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寻找,来感受透视原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记忆与想象,感受拉伸的魅力所在。技巧的掌握,能让学生在今后的会画过程中收获甚多,而思维的拓展也让学生在掌握的同时得到更好的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