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品教案:肥皂泡

(2020-06-09 15:34:30)
分类: 一人一课

《肥皂泡》教学预案教学设计

备课

类型

详案

设计教师

叶苗苗

上课

课题

《肥皂泡》

课时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时

上课时间

523日星期四早上第一节

教材

学情

分析

《肥皂泡》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朴实。文章写的是冰心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介绍了肥皂泡的吹法,描写了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及变化,也写了自己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吹肥皂泡,而小小的、美丽奇妙的肥皂泡还承担着作者内心的快乐、骄傲与希望,承担着作者对未来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画面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方面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想象、游戏演示等途径,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将语言文字转化成为生动画面,体悟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一方面,还要在阅读文字之后进行感情升华,对文字进行揣摩、品析、朗读,读出意、感受情。

学习目标

1.认识廊、悠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皂、廊13个字,会写肥皂泡、种类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3.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学习

重点

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体会课文情感意境。

3.学会观察,尝试写作。

难点:

1.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语言文字。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

准备

PPT

预设

流程

板块一 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体验活动:在讲台上放置一盆肥皂水和一些套管,教师示范用套管吹起肥皂泡,引导学生自愿上台体验。

2.导入:同学们觉得吹肥皂泡有意思吗?看着这些可爱的肥皂泡,大家会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主发言交流。)我国一位著名作家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吹肥皂泡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作家的童年,看看她吹肥皂泡的经历。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介绍作者。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或是查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课件,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

(zào)  (lán)  (shèn)   (wn)   (yu)(yu)   (ruò)   (tòu)  (jio)  

 (ch)    (yn)    (chuàn)   (yn)  (x)  (báo)   (chàn) (wi)

识字方法:“薄”“和”是多音字,可结合文中具体语境进行辨读、识记;“廊”“婴”“颤”可以结合词语“走廊”“婴儿”“颤抖”来记忆;“珑”“娇”等字可以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来进行识记。

 

多音字:

精品教案:肥皂泡
精品教案:肥皂泡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预设:出示要写的字(带田字格),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可以指名学生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其他学生补充写好字的方法。教师重点示范书写,突破写字难点。

书写指导:

[廊]  广字头写得舒展。“郎”的左右两边写得紧凑,“阝”的横撇弯钩书写要连贯,最后一笔长竖要写得舒展。

[仰]  “卬”右边的“卩”起笔与左边的竖提在同一高度,最后一笔长竖要比单人旁的竖稍长。

[婴]  上面的两个“贝”要写得略瘦且紧凑,下面的“女”横画较长,要托住上半部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及一些不易理解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组织学生相互批改。

肥皂泡  种类  其中  网球  透明  分裂  形式  圆满  轻悠悠  飞越  婴儿  目送  希望

2.指名说说吹肥皂的过程,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引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也实际体会了吹泡泡的乐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冰心奶奶在吹肥皂泡这一有趣的情形里是什么心情。

板块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描绘肥皂泡的美好。

1.学生自读圈画,试着从文中找出描绘肥皂泡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体悟交流。

2.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用段中的一个词概括肥皂泡的特征。(明确:美丽。)

2)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肥皂泡的美丽?(明确:轻清透明、玲珑娇软、脆薄、光丽。)

3)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很美?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示例:

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导思:五色的浮光怎么理解?从轻清透明中体会到了什么?试想一下这句话表现的画面。

预设:“五色”即“五彩”,“浮光”指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中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轻清透明”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凉、透明的特点;整句话描述的画面是一个个清透的肥皂泡上面漂浮着五彩的光泽,十分美丽。

2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导思:你从玲珑娇软中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又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玲珑娇软”写出了肥皂泡小巧精致和柔软娇嫩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这句话描绘的是一个大肥皂泡分裂成一串串玲珑娇软的小泡泡,十分美丽。

3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预设:写肥皂泡在吹得太大、扇得太急的情况下的形态,颤巍巍、光影零乱写出了肥皂泡的动态美。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加深体验。

4.再读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肥皂泡的感情。

预设:作者用了一系列的精美词语来赞美肥皂泡,如玲珑娇软”“颤巍巍”“光影零乱等,体现的是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5自然段,体验情感升华。

过渡:美丽的肥皂泡会一直一直飞上天,那么飞上天之后,它们还会去哪里呢?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感受美丽迷人的肥皂泡给作者带来的奇妙感觉。

2.重点句子理解。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预设:这句话用一组排比句描绘出了肥皂泡的特点:“圆满”写出了肥皂泡的形状;“自由”写出了肥皂泡飞得轻快,无拘无束;“透明”写出了肥皂泡薄而洁净;“美丽”写出了肥皂泡的色彩与神韵。

3.作者对着美丽的肥皂泡,产生了哪些奇妙的想象?(出示句子。)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交流:

1)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2)除了这些去处,肥皂泡还能去哪里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段落,注意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板块五、课堂总结, 作业设计

教师总结:通过一个小小的肥皂泡,冰心奶奶不仅能看到它各式各样的美,还能透过肥皂泡走进丰富的想象世界。孩子们,其实我们的生活就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得更多美的体验,找到无穷的乐趣。

 

 

作业

设计

 

试着选取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小物件写一篇作文。

 

板书

设计

精品教案:肥皂泡

        

教学

反思

《肥皂泡》一文是现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意境非常美。文中有很多词语虽不常用,但它们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冰心眼中肥皂泡特别的美。理解词语的最好方法是给学生相应的感性体验。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和我们一样的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的梦想,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独特的情感。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还应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1.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肥皂泡》不仅介绍了吹肥皂泡游戏的方法和过程,还把吹肥皂泡的美好心情写了出来。因此,学习本文除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应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为此,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娱乐休闲的游戏,创设一个快乐自由的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较好基础。亲身实践,切实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教学中,我安排了吹肥皂泡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对吹的动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又为理解下文描写肥皂泡的美丽做了铺垫,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感性体验结合起来,减缓了理解的坡度,以更好地体会作者文笔的细腻与精美。

2.拓展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肥皂泡给孩子们带来梦幻般的感觉,教学中不仅要留意作者的美好想象,还要挖掘省略号可能隐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

3.以读为主,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以读进入梦幻般的肥皂泡的世界,也把听者带到意境中去。

4.学练结合,促使阅读教学综合高效。课后我让学生再玩吹肥皂泡,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以通过小练笔使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互相交融,更好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以切实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运用能力。

我在此次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课堂中不能照顾全体学生;学生感悟的少,老师讲的多;学生的美感不足,指导朗读不充分。我想以后再讲这节课,我会提前让学生进行练笔,写出自己吹肥皂泡的过程以及肥皂泡的样子。将他们自己的作文与冰心的作品进行两次比较,一次放在第一课时之前,起激趣作用。另一次则放在学习文章之后,再一次将自己文章与冰心的文章进行比较,感受冰心语言的语言魅力,使孩子们对冰心产生敬佩之情,对冰心其人、其作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在阅读中主动学习她的写作方法,积累更多好词好句。这样就可以做到“授之以渔”,相信这样他们会更爱学语文,做到真正学好语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