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王静)

分类: 一人一课 |
备课 类型 |
详案 |
设计教师 |
王静 |
||||||||||||||||||||
课题及课时 |
《手指》(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 |
上课时间 |
15周星期四上午第三 节 |
||||||||||||||||||||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 |
||||||||||||||||||||||
学习目标 |
1、 会认“弦、掀、搔”等14个生字,会写“拇、搔、痒”等16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的意思。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各自的特点,体会“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相配合才能力量更大”的道理。 3、 感受文章语言的风趣幽默,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
||||||||||||||||||||||
学习 重点 难点 |
重点: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
||||||||||||||||||||||
教学 准备 |
课件 |
||||||||||||||||||||||
预设 流程 |
板块一 漫画导入 认识作者
1、 出示丰子恺的漫画
2、 看到这些漫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些漫画幽默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童真趣味,让人看见忍不住就想笑。
3、 出示作者信息。 丰子恺,中国现代散文家、漫画家。他的散文风格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富有童真天然之趣。他的漫画或幽默风趣,或恬静淡雅,往往寥寥数笔,就能够花出一个诗意的意境。其画,其文,其人都非常“有意思”。
板块二 初读课文 识字释词 1、 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1)
(2) 2、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室巡回指导。 3、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
第一组:爱憎
第二组:秽物 第三组:填写合适的词
(
( 第一组词语注意“憎”的读音是第一声,并引导学生发现组词均由两个意思相反的字组成。 第二组词语重在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大致了解“窈窕、秽物、堂皇”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组词语重在体会作者使用动词的精妙,拓展相关短语。
(2) 课件出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各有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这句话概括指出了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板块三 1、 把握顺序: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1自然段总写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第2-5自然段分别写每根手指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文章属于总——分——总结构,整篇文章清晰严谨。 2、 圈画关键词句:每一根手指,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特点、长处和短处呢?在文中圈画出来。 3、 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板块四 品读文字 读写迁移 1、 品读文字。 在作者的笔下,五根手指的性格虽然迥然不同,但神态皆栩栩如生。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
(1)
(2) 句子1:例如拉胡琴,总有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这句话具体描写了大拇指的作用。作者使用“单人旁”的“他”,将手指当成人来写,使人倍感亲切与有趣,文章也用词变得更加生动。此外,还可以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准确的动词和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大拇指力气大、吃苦耐劳的特点。 句子2: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同样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句子3: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在幽默诙谐的语言中,感受中指养尊处优的幸福。中指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收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在文中,作者还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无名指和食指喻为关公身边的关平和周仓,将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所以中指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句子4: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课件出示兰花指图片,感受作者精妙贴切的比喻——“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的秀丽优美。 2、 读写迁移 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现在就让我们学着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和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一写。 出示要求:仿照文中某一根手指的写法。 练笔交流,及时点评修改。
板块五 1、 作者从这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缩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団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一个集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仅要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还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
||||||||||||||||||||||
作业 设计 |
1、课外拓展阅读: 《丰子恺儿童漫画书》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 2、课后小练笔: 仿照文中某一根手指的写法,学着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排比、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一写我们身上的五官的不同特点。 |
||||||||||||||||||||||
板书 设计 |
手指
中指:相貌堂皇、华而不实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能力薄弱
|
||||||||||||||||||||||
教学 反思 |
揭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给文章分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等形式,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理解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体会其写作特点。最后再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拓展环节,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写作方式。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时力度还不够,今后要加以改进;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