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加几》评课稿周建明

(2019-12-30 11:29:17)
分类: 听评课活动记录

9加几》评课稿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通过"9加几”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歩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決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決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含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开始,宋老师从学生熟悉运动,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決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题,积极地思考解決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連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宋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規律和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宋老师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后接看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偿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宋老师決不包办代办,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