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燕燕一人一课《剪纸喜花》

(2019-12-30 08:47:01)
标签:

一人一课

分类: 一人一课
周燕燕一人一课《剪纸喜花》

 

名称

一人一课

项目负责人

郭慧智

活动时间

2019.12.124

活动地点

四(2

活动主题

《剪纸喜花》

主讲人

周燕燕

参加对象

全体美术组教师

申请学时

1课时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喜欢剪纸,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和乐于尝试各种新颖又能表达自己想法的表现手法,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剪双喜对四年级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对对称的剪法有一定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了民间剪三刀变出一个双喜的全新剪法,学生对此会有新鲜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自主地进行再创造,让孩子们真正的获取到传统文化的滋养。

学习

目标

1.了解双喜的含义,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在制作与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3.在了解双喜字用途及造型和色彩的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剪三刀双喜字的基本方法,并进行有创意的变化。

学习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剪双喜字的基本方法。

难点:在双喜字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变化。

教学

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

2.学具:红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3分钟)

 

 

 

 

 

 

 

 

 

 

 

 

 

 

 

 

 

 

 

 

 

 

 

 

 

 

 

 

 

(二)游戏探究(预计用时10分钟)

 

 

 

 

 

 

 

 

 

 

 

 

 

 

 

 

 

 

 

 

 

 

 

 

 

 

 

 

 

 

 

 

 

 

 

 

 

 

 

 

 

 

(三)欣赏交流(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录像(宴会场的布置→舞狮→抛绣球→新人入场),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可以提示学生从布置、色彩几个方面去观察。重点观察整个婚宴的场面都充满了什么色彩。灯笼是红的,双喜是红的,新人的衣服也是红的,提问:为什么我国在传统喜庆节日中都爱用红色呢?

2.学生活动:学生从舞狮、抛绣球、新人的着装,红双喜、红绸布置的宴会场各方面去观察。

3.教师活动: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给人以很热闹很喜庆的感觉,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喜气洋洋对吗?揭题:《剪纸喜花》。

1)了解双喜的含义,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双喜字是代表了喜事的加倍,是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所以是两个喜字并在一起。课件演示:原来两个喜是这样的,为了让它更美观,民间艺术家对它进行了艺术加工,你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将两点变成了一竖,将两个喜字的横划连在了一起)就这样变出了一个双喜图案。“你有没有发现双喜像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图形?”对称图形。

2)说说双喜的用途,教师展示几个有双喜纹样的实物,如盘子、枕套、卡片、包装袋等。“你还看到过双喜出现在哪呢?你见过开业大吉时贴喜、祝寿贴的寿喜吗?是啊!因为在我们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婚礼等喜庆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它。”

4.学生活动:通过课件了解双喜的含义、演变以及对称的造型特点,并通过观赏实物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一些贴有过双喜的东西(结婚迎亲汽车、家电上,过年红包上…)。

 

1.教师活动:快速示范剪三刀变出一个双喜字,让学生感觉到很神奇,激发其兴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双喜的结构找出对称的部分,自主研究出剪双喜的折法。接下来再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引导学生学会看步骤图,并进行第一次尝试剪出一个双喜字。这个环节可以限时,完成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如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等)将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1)开口的朝向与成败有什么关系?(必须找对开口边开口边剪2片,封口边剪1片,方向不能搞错)

2)评评哪个更美观?为什么?(笔画粗细不均匀)强调折过的部分不能留得太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折过的部分翻开就变成了两倍的大小。找一找图上折过的部分。

3)启发要领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有问题的作品上找一找原因,教师在有问题的作品上讲解)。

4)讨论后组织学生第二次尝试。

2.学生活动:通过观看老师的示范发现这么复杂的字只需要剪出三刀就能完成,大家都跃跃欲试。自主探讨双喜的结构和折法,学会看步骤图尝试剪出一个双喜字。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的情况,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进行第二次尝试。

3.教师活动:为了让这个方方的双喜字变得更有趣漂亮,教师在学生的作品上进行二次示范,给它变一变:

1)双口的变化。老师在原来的双喜口上快速变一个造型“老师刚在双喜口的位置剪了半个心和半张嘴,那在口的位置还能变什么图形?”(五角星、菱形、三角形)“我们还可以给它赋予点内容让它变得更有意义:像老师刚剪的心和口是心心相映,笑口常开”(张灯结彩、比翼双飞、年年有余、展翅翱翔)。

2)笔画的变化。刚刚老师在双口的内部进行了变化,我们还可以在什么部位变呢?(笔画…)教师组织游戏:进行一场师生竞赛,比赛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老师和学生在双喜字的笔画上进行变化,看谁变得又快又有趣。比赛成果展示,老师首先介绍自己的双喜字变化,后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自己在双喜字哪些地方进行了怎么样的变化。

4.学生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的二次示范双口的变化,也来进行双口变化尝试并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内容,然后通过比赛游戏让同学们自主地发现更多的变化,并互相欣赏,达到取长补短、加深印象及发现问题的效果。

双口的变化

笔画的变化

 

1.教师活动:

1)欣赏学生的作品,强调笔画内也能变,但不能剪得太大而喧宾夺主。

2)将作品贴在灯笼上,亮灯挂起灯笼,欣赏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请3位小朋友评评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进行了变化,好在哪里?

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它好在哪里?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希望今后大家碰到喜庆的日子也能用今天学会的手艺去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

2.学生活动:

学生创作,作业要求:

剪一个美观并与众不同的双喜。

组织学生将作品贴在灯笼上,学生欣赏评价。

 

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以观看婚礼视频和结婚照片导入让学生体验喜气洋洋的氛围,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喜”字导入目的是达到既富有人情味,又直接切入本课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课件观察双喜的含义、演变和造型特点,一目了然。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来了解双喜的用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的评价,学生看步骤图自己尝试剪出一个双喜字,按原样还原的方法来检查问题所在的原因,师生共同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动手演示,在课堂中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示变成的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起到直观、形象的示范性作用。通过游戏让学生自主发现更多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

 

 

 

 

 

 

 

 

 

 

别具一格的作业展示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剪纸作品“双喜字”贴在红色的大灯笼上,学生围着灯笼进行作品点评效果好又营造节日的气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婚礼的特色,在掌握剪双喜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美化生活的能力。

板书范作

16课 剪纸喜花

双喜的含义、演变以及对称的造型特点

双口的变化

笔画的变化

课后反思

新课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针对这节课能够将其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大胆的阐述自己的看法。还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及不同的思维取向。使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极大的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新的评价体系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评一评:共同评选最佳作品、优秀作品等。试一试:组织一次剪纸作品展览这节课通过欣赏民族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参与热情高。通过设计草图使学生想象力变丰富,审美能力加强。通过剪刻制作技法运用得到提高,手脑结合更好。作业的安排我也试着打破单一的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再根据教师的要求来作业,这样总有学生被困在教师划定的框内之感,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就成了空话,所以我先给大家几个小练习谓之“小试牛刀”,然后大家来归纳形成经验共识,最后再根据自己欣赏体会的结果发挥各自才能来创造性的进行练习巩固。这样就等于给每个学生自我调整的机会。从最后的作业看的确比初次练习有着明显的改观,有些剪出来的效果比老师还有创意,这就是学生第二次认识的结果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被激发是那么的惊人啊!

我觉得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你和你的学生们共同完成的,作为老师不光是教孩子们怎样画画,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寓教于乐,你说,这样的课,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姜文静

 

周燕燕一人一课《剪纸喜花》

周燕燕一人一课《剪纸喜花》

周燕燕一人一课《剪纸喜花》

周燕燕一人一课《剪纸喜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