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注语文要素正确把握目标(评课稿1)

(2019-12-29 11:31:09)
标签:

评课稿

分类: 听评课活动记录

关注语文要素     正确把握目标

       昆阳一小 叶琴文

一、依托要素,把握“目标”的起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依然是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元,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

因此用好统编教材,我们要有将“语文要素”作为教学的目标意识,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注重通过听、说、读、写、书这些语文活动,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握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呢?

以肖老师《慈母情深》为例,肖老师首先关注的是单元导语这把“尚方宝剑”,这是本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的提示,都明确指出每个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体会作者描写场景中蕴含的感情便落入眼帘。

第二,编者在课后题的设计上,对于每一节课的语文要素落实有着明确的指向。——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对本堂课的目标点定位可谓是清晰而明了。

第三,单元“交流平台”,是在学生学完单元课文内容之后,带领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梳理,进一步提炼方法的绝佳场所。——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始至终,从一而终的语文要素的明确,统编教材帮助我们正确把握目标的起点。

审视此五上年级语文要素和习作要素的汇总表,肖老师依托要素,整合梳理了以下教学目标,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轻松愉悦地步步达成,全面渗透。

单 元

人文主题

阅读要素

习作要素

第一单元

万物有灵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第二单元

阅读速度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第三单元

民间故事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第四单元

家国之殇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第五单元

介绍事物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第六单元

舐犊之情

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七单元

四季之美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第八单元

读书明智

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魄”等10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龟”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能够找出让自己感受到“慈母情深”的场景和细节,说说怎样让自己感受到“慈母情深”的。

  3.能通过指定的三个运用反复手法描写的句子,体会句子表现的母亲的艰辛劳苦,了解反复的表达效果。(目标暂定)

      






二、关注场景,丰富“目标”的层递

《慈母情深》作为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我们还要思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前面的哪些册次,哪些单元是相互勾连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如何螺旋式上升梯度发展的,确“这个”语文要素与前面册次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要“环顾左右”,把握好“这个”语文要素和本册其他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备课时,常怀勾联意识中,努力做到关注“三个目标”:关注常规性目标,单元重点目标,本课的个性化目标。我们应该思考“这节课从哪里来,要去哪里”。

把握目标的整组性,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编排不一定都会在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明显提及,但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建立单元整组意识,语文要素的学习要贯穿整个单元,并且要逐步推进。

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五年级的孩子最难理解的就是作者情感体验的部分。老师通过“雷达图”引导学生在划圈“事物”,感受“细节”,体悟“情感”,并尝试运用,肖老师利用支架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真学,真思,真成长,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努力实现思维的可视化。

由上可以看出,教学目标一步步发展,难度一层层提高,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遵循这项目标的层递性,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明确同一个语文要素的学习是螺旋递进的,一下的学习有一上的基础,同一单元中后一篇课文中的学习有前一篇课文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前后联系,循序渐进。

三、盘活新旧,实现“目标”的融通

老课文,新定位。部编版还保留了原人教版的许多课文,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这些老课文的研究,仍然用老教案进行教学。殊不知,这些老课文的教学内容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五上统编教材涵盖了《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搭石》《将相和》《圆明园的毁灭》《太阳》《松鼠》《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鸟的天堂》《我的“长生果”》。其中《慈母情深》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8课,原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8课略读课文。在新教材中看到这一课,似乎次序都没发生变化,但仔细对比教材,发现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课文内容发生了变化。

其次,课文的体裁和所在单元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

不要轻视以上两个小小的变化,这两个小变化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的重大变化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个例子”“用教材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同一篇文章,定位不同,教学内容就不同。对于那些“老面孔”课文,我们不能凭经验用老教案进行教学,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准确把握老课文在新教材中所在单元的设置以及在该单元的地位,重新定位教学内容、教学价值,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