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分类: 教研组活动记录 |
时间
会 |
1.各组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本周内完成教研组计划,并及时上传平台和博客。 3.教研活动2周一次正常开展,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内完成一人一课, 一周内上传课件,教案以及评课。 4.作业批改要全批,要有二次批改的痕迹,并写上批改日期,有书写质量评价。 5.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全体组员学习“平阳县小学教学常规量化考评细则” 6.每个组员上传2篇拓展课精品教案到油箱。 |
教研组会议备忘录
时间
会 |
1.
2.
3.
4.
5.
6. |
时间
主题 |
向40分钟要效率 |
活动方式 |
主题研讨 |
|
参加老师 |
全体组员 |
|||
教研活动描述 |
1、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并且动而不乱。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恰当的启发点拨,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要始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堂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计划周全。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少而精,绝不能搞花架子。 3、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4、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力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照顾后进生的进度,决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 5、要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屮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作业了,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也可以通过提问或学生板演,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6、要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降低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増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减轻,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力明显増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主题 |
一人一课研讨 |
活动方式 |
听课评课 |
|
参加老师 |
全体组员 |
|||
教研活动描述 |
教材分析: 本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数的概念。这部分从纵向看,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也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从横向看,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数的改写。此外,作为整数的性质与关系的研究,教材还安排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复习。 学情分析:
主题发言: 1、由侯芙蓉介绍教学设计和教学设想。 2、周建明: 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尊重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学建议的提示,还关注了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教材内容适当做了一些改变和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谢笑娜:在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时,让学生观察数在数轴上的分布规律,感知奇数、偶数分布的规则和质数、合数分布的不规则;让学生想象质数、合数在数轴上的出现频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辨析是否还有像2、3两个连续自然数都是质数的情况,思考最多有几个连续自然数都是合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 4、陈建芳: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 吴素芬:这样巧用数轴进行数的概念的复习教学,充分体现了复习课不仅要“温故”,而且要“知新”,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
集体备课记录
活动时间 |
4.23 |
活动地点 |
办公室 |
主备人姓名 |
周建明 |
年级 |
六年级 |
科目 |
数学 |
课题 |
《平面图形的复习》 |
备课组成员 |
六年级备课组 |
||
活 动 内 容 及 磨 课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终 稿 |
教材分析:本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概念。这部分从纵向看,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整理;从横向看,都可以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以及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学生在之前都已经学习过,而且在每个学段的学习时,都有总结复习。本单元只是将知识再现,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主题发言 1、由周建明介绍教学设计。 2、侯芙蓉:本节课的复习容量较大。从学生课堂来看,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有关概念、特征以及周长、面积的计算是已经掌握得比较好的。 3、谢笑娜:通过这样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陈建芳: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己进行复习整理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学习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了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 5、吴素芬: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这样设计不错。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组成员各自的智慧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侯老师思维敏捷,做事麻利,总能对每一课的教案最先发表新颖的看法及设计构思;谢老师谦虚好学,备课时对每个难点的突破总要反复推敲,找出最合适的方法;明焕认真细致,书写一丝不苟,给我们提供上了精美的教案。也正是在集体备课中,体会了“不比不知道,一比下一跳”。组内每位成员的教案汇集在一起,形成年级教案,每天每堂课在翻阅教案时让你自省促你进步!是集体备课,给了我们反思和提高的又一个好机会,所以我发自内心说集备课更有利于我们提高!我们要好好的把握这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