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美红说课

(2019-06-15 21:48:05)
标签:

说课

分类: 一人一课

项目名称

一人一课(说课)

项目负责人

林美红

 

活动时间

2019年06月05日

活动地点

三年级语文办公室

 

活动主题

《童年的水墨画》

主讲人

林美红

 

参加对象

三年级语文组成员

申请学时

2课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林美红

【说教材】

《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本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难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难理解的句子。本文为第一篇课文更要在学法指导上落到实处。

本文编排了三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摄取了“钓鱼”“游泳”“拾蘑菇”一组儿童生活镜头,展现儿童活泼、可爱、俏皮的生活场景,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构思新巧,想象丰富,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喜欢阅读。

儿童诗,学生读过一些,读起来比较有趣;三上第二单元有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查字典、请教别人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墨、染”等6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墨、染、拨”。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儿童生活的欢乐。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

重点:会认读难记字,会写易错字“染、拨”,读懂前两首诗的内容,感受画面。

难点:用“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板块一:朗读童诗,导入新课

1.朗读本班学生获奖的儿童诗《相册》。

相 

陈  

我有一本神奇的相册,

里面装着我的童年。

等我长大了,

翻开这相册——

看看童年时的玩具,

看看童年时的花朵,

看看童年时的世界,

看看童年时的我。

2.引入:原来,我们班的陈朵同学的《相册》里装着童年,童年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画,定格在了照片中,童年的生活也像一首首诗,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走进张继楼爷爷写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读一读来自同班同学获奖的儿童诗,学生更有兴趣。)

3、欣赏水墨画,老师旁白: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水墨为主,稍微加上淡淡的色彩的绘画。水墨画用简单或浓或淡的笔墨表达优美的意境。

4.学习墨字,墨是黑色的,墨也是用来形容黑色。

指导书写“墨”,上长下小,四点底最宽。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的方式,直观地理解水墨画的含义,同时很快地理解了 “墨”意思及写法。也分散了写字和识字。)

板块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按规律)

出示短语:扇动翅膀   波动浪花    你拨我溅

词语:打碎    染绿   清清爽爽

轻声:水葫芦  蘑菇

(设计意图:这三组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来自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有针对性地教学生字,做到以生为本,教在学生的难点上。)

2.检查读书,整体感知:

学习活动一:

认真听读课文,想一想这三首儿童诗主要写了童年的什么事?在课文小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词。

交流,板书: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师:三首诗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初步感知了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块三:合作学习《溪边》,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活动二:

1.轻声朗读《溪边》:

1)划一划,哪句话不理解?

2)圈一圈,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3)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直奔重点,找到难理解的词语)

2.汇报诗中写的事物:垂柳  小溪  人影   钓竿 

                    蜻蜓  人影  鱼儿   笑声

3.指导运用方法,读懂难读的句子。

句1:溪水给人影染绿了

1)说出自己的疑问和理解

2)回忆理解难理解的词语的方法中有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上面一句,“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想一想,你平常生活中有见过这样的溪水吗?

结合生活,我们知道了溪水被青山倒映着,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那为什说是“染”绿了呢?可以看出溪水怎么样?(写出了水的绿与清澈。)

3)读出水的绿与清澈。

句2: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1)  连起来读一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小孩在钓鱼,鱼钓上来了,特别高兴。

2)  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如果钓上鱼来会怎样呢?

结合理解“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鱼儿一拍打水面,水波荡漾,人影就像是碎了一样;钓上鱼后,鱼在草地上蹦跶,而钓鱼的小孩会开心地喊、叫。

3)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难理解的句子,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之后的学习做准备。)

 

3.体会意境,指导背诵。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师生对比读出动与静的意境。

     想象动与静的画面,结合描写的事物背诵《溪边》

4.小节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难理解的句子。(贴词条),我们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江上》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的总结,为学习下一首诗提供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板块四:运用方法,学习《江上》

一,学习活动三:

运用方法,自由轻声朗读《江上》:

1)划一划,哪句话不理解?

2)圈一圈,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3)说一说,你怎么读懂难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二、交流

预设1:是哪个“水葫芦”一下子钻入水中

看图理解“水葫芦”,联系上下文,文中的水葫芦指什么?(水性极好的孩子)

预设2: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结合生活,想象画面,江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伴着水花,那个水葫芦浮出水面,调皮地露出两排牙,可开心了。)

三.读出画面。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掌握了一些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但这抽象的“水葫芦”、 “一阵水花两排银牙”的采用借代法,学生还是有难度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点拨。)

【说板书】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垂钓         动静结合             联系上下文

江上戏水                                结合生活

林中采蘑菇                              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左边的板书是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总结出来的,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右边的副板书是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运用其方法。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生为本,引入课题运用的儿童诗来自本班学生,字词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学生的基础为基准而确立;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紧紧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难理解的句子,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效果挺不错的。

2.     对理解难懂句子方法的指导,为后面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评课

林美红老师的《童年的水墨画》评课稿

           评课: 郑海鸥

《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本三下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难理解的句子。林美红老师的这节课把重点落到了实处,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比如开头导入新颖。结合学生的实际,同伴获奖的儿童诗,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了学了这篇儿童诗后,我也要学着写一写的想法。

   林美红老师在教学生字上,并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有针对性地教学生字,轻松地解决了生字上的难点。

   这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习《溪边》这首儿童诗,更在学法指导上落到了实处,为学习后两首诗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老师教得扎实、有效,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姜文静

 

 林美红说课

林美红说课

林美红说课林美红说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