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红说课

标签:
说课 |
分类: 一人一课 |
项目名称 |
一人一课(说课) |
项目负责人 |
林美红 |
|
活动时间 |
2019年06月05日 |
活动地点 |
三年级语文办公室 |
|
活动主题 |
《童年的水墨画》 |
主讲人 |
林美红 |
|
参加对象 |
三年级语文组成员 |
申请学时 |
2课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林美红 【说教材】 《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本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难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难理解的句子。本文为第一篇课文更要在学法指导上落到实处。 本文编排了三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摄取了“钓鱼”“游泳”“拾蘑菇”一组儿童生活镜头,展现儿童活泼、可爱、俏皮的生活场景,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构思新巧,想象丰富,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喜欢阅读。 儿童诗,学生读过一些,读起来比较有趣;三上第二单元有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查字典、请教别人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墨、染”等6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墨、染、拨”。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儿童生活的欢乐。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 重点:会认读难记字,会写易错字“染、拨”,读懂前两首诗的内容,感受画面。 难点:用“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板块一:朗读童诗,导入新课 1.朗读本班学生获奖的儿童诗《相册》。 相 陈 我有一本神奇的相册, 里面装着我的童年。 等我长大了, 翻开这相册—— 看看童年时的玩具, 看看童年时的花朵, 看看童年时的世界, 看看童年时的我。 2.引入:原来,我们班的陈朵同学的《相册》里装着童年,童年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画,定格在了照片中,童年的生活也像一首首诗,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走进张继楼爷爷写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读一读来自同班同学获奖的儿童诗,学生更有兴趣。) 3、欣赏水墨画,老师旁白: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水墨为主,稍微加上淡淡的色彩的绘画。水墨画用简单或浓或淡的笔墨表达优美的意境。 4.学习墨字,墨是黑色的,墨也是用来形容黑色。 指导书写“墨”,上长下小,四点底最宽。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的方式,直观地理解水墨画的含义,同时很快地理解了 “墨”意思及写法。也分散了写字和识字。) 板块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按规律) 出示短语:扇动翅膀
词语:打碎 轻声:水葫芦 (设计意图:这三组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来自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有针对性地教学生字,做到以生为本,教在学生的难点上。) 2.检查读书,整体感知: 学习活动一: 认真听读课文,想一想这三首儿童诗主要写了童年的什么事?在课文小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词。 交流,板书: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师:三首诗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初步感知了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块三:合作学习《溪边》,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活动二: 1.轻声朗读《溪边》: 1)划一划,哪句话不理解? 2)圈一圈,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3)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直奔重点,找到难理解的词语) 2.汇报诗中写的事物:垂柳
3.指导运用方法,读懂难读的句子。 句1:溪水给人影染绿了 1)说出自己的疑问和理解 2)回忆理解难理解的词语的方法中有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上面一句,“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想一想,你平常生活中有见过这样的溪水吗? 结合生活,我们知道了溪水被青山倒映着,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那为什说是“染”绿了呢?可以看出溪水怎么样?(写出了水的绿与清澈。) 3)读出水的绿与清澈。 句2: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1) 2) 结合理解“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鱼儿一拍打水面,水波荡漾,人影就像是碎了一样;钓上鱼后,鱼在草地上蹦跶,而钓鱼的小孩会开心地喊、叫。 3)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难理解的句子,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之后的学习做准备。) 3.体会意境,指导背诵。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4.小节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难理解的句子。(贴词条),我们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江上》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的总结,为学习下一首诗提供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板块四:运用方法,学习《江上》 一,学习活动三: 运用方法,自由轻声朗读《江上》: 1)划一划,哪句话不理解? 2)圈一圈,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3)说一说,你怎么读懂难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二、交流 预设1:是哪个“水葫芦”一下子钻入水中 看图理解“水葫芦”,联系上下文,文中的水葫芦指什么?(水性极好的孩子) 预设2: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结合生活,想象画面,江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伴着水花,那个水葫芦浮出水面,调皮地露出两排牙,可开心了。) 三.读出画面。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掌握了一些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但这抽象的“水葫芦”、 “一阵水花两排银牙”的采用借代法,学生还是有难度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点拨。) 【说板书】 18.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设计意图:左边的板书是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总结出来的,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右边的副板书是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运用其方法。 |
|
||
活动反思 |
成功之处:
1.
2. |
|
||
评课 |
林美红老师的《童年的水墨画》评课稿
《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本三下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难理解的句子。林美红老师的这节课把重点落到了实处,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姜文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