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人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类: 一人一课 |
《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
本课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7课爱满人间,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爱的人间》。此歌曲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词以第一人称形式表达了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的感激之情,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歌曲为三段体结构,旋律明朗美妙,歌词多用到排比句式,歌曲在第三段中对第一段的重复是让歌曲的情感得到升华。虽然他们失明了,但太阳、月亮、花草都在心中,都能“看到”。正是由于有无数的人在关怀着他们,使他们脱离了黑暗的世界。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优秀少儿歌曲。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对旋律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能较好地表达歌曲情绪,但在演唱的时候气息不够流畅,声音还不够连贯,在学唱歌曲时需要指导学生在气息的运用和连贯、抒情地演唱等方面加强学习力度,才能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情绪与情感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启发学生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能用较流畅的气息、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用对比、讨论、听唱等方法学唱歌曲,通过看、听、唱、动各种音乐活动,了解残疾人的疾苦,表达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较流畅的气息、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爱的人间》。
难点:在歌唱中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唱准切分、休止等节奏,唱出歌曲温暖、动人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好,你们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吗?2005年春节晚会上有一支舞蹈曾经感动了成千上万名观众,你们想知道它是怎样一支,舞蹈吗它为什么感动了大家吗?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同学们,这些舞者都是聋哑人。由于聋哑人听不到声音,又要求动作统一协调,所以在演出的现场,有四位艺术团的手语老师分别位于舞台四角用手语指挥聋哑人演出,虽然她们听不到音乐,但是手语老师就是她们的耳朵,她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用优美的手语传达给观众。
她们用顽强的毅力超越残障,超越自我,她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挑战,实现了自身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你知道张海迪大姐姐的故事吗?她从小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高位截瘫,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10周年之际,张海迪姐姐在晚会上唱了一首令所有人都感动流泪的歌曲《爱的人间》。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加深学生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对歌曲情绪的理解与把握。)
(二)、新授歌曲
1、
2、
(第一部分:情绪温馨而甜美。
第二部分:情绪激动,充满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给人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最后四小节是补充终止,仿佛在细细回味美好世界甜蜜滋味。)
3、“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优美而动听的诗歌,你能用充满深情的语调朗读这首诗吗?思考:最能体现盲童心声的是哪一句?第一部分中哪句最特别?
4.解决演唱难点,体会第四句中四分休止符的作用,并唱一唱
0.6 ︱6 5
5、完整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在教师范唱第一段歌曲时,让学生体会歌曲力度的对比以及气息的控制;学唱第一段歌词,通过分析歌词排比的特点,既加深了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又让学生体会情感的表达。
6、同学们学得很快,我们再来挑战第二个部分,注意,这首歌曲的第二
思考:第二段后四句歌词又有哪些变化?分组讨论,尝试自学歌词并演唱。
7、请个别学生演唱难点,再跟随钢琴齐唱。
8、生生对唱。
(设计意图:在与第一段歌词进行对比的聆听中,找出第二段歌词的变化,并学会歌词;理解歌词在第二段里所体现的情感升华。加以多种形式的演唱能够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9、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三部分
1)出示谱例,听歌曲范唱
2)交流,并跟琴学唱结束句
10、师:“在生活中你接受过别人真诚地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你在歌唱时唱出了这种爱的体验吗?我们做的还不够。看老师:吸气时不出声,嘴和鼻子同时吸气,感觉把气吸到腰腹部周围,此时腰腹部出现向外扩张状态,把声音送得远远的。”
11、深情演唱《爱的人间》。
(三)、学习手语舞蹈《爱的人间》
1、播放视频,欣赏手语舞蹈。
http://video.sina.com.cn/v/b/44285762-1541569797.html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3、听音乐再次表演。
(四)、小结
师:我们从歌声中体会到了盲童的心声,虽然他们看不到光明,但他们用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世界。他们相信残疾不是缺陷,只要坚定信念,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爱的能力,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学反思:
教学以爱为主线贯穿了整个课堂,我在设计教案时,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四块内容层层推进,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一开始以故事导入,教师深情的讲述了残疾人的坚强与感恩的心,接着由我的手语范唱直接进入歌曲教学,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以及心存感激的那份情怀,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歌曲的情绪发展,运用各种感情记号来处理歌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是通过自己的演唱来感受的,显得那么的真实有效。最后在拓展这一块,我运用了残奥会的感人图片和《牵手观音》的舞蹈,再次让学生体会身残志坚的那种精神,用《感恩的心》的手语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整个课堂一只处于感激与大爱的氛围当中,学生学得投入扎实,一节课我也学会了这首歌,我的情绪也一直沉浸在《爱的人间》当中。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有老师说到我的语速一直有点快,这也许跟我的性格有关吧,情绪是调动出来了,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就是学生绝大部分都会唱了,有极个别的在歌词第二段的“我在爱的人间长大”这一句中没有掌握好附点的节奏,也许是我忽略了。在拓展这一处,如果能加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说出来的一些感人的爱的事迹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学生的情感被调控得非常到位,可歌曲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特别是几个休止符处总唱不到位,令人非常沮丧。
课后我一直在思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几天后的一个中午,一份音乐杂志上的一段话使我茅塞顿开:双线交织,缺一不可。双线,是指以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为“显性”的“明线”和以音乐知识与技能为“隐性”的“暗线”。如果课堂教学缺少明线,则容易扼杀学生走进音乐的情趣;如果音乐课堂缺少暗线,整堂课则看似“花棉袄”,其实“一团草”。所以,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牢牢把握“双线交织”的原则,从而逐步达到“音乐审美”和“双基”的双向目标。
根据小学五年级的认知情况和教材分析可以得出,本课的“显性”目标是爱的教育,“双基”目标是几个休止符处的处理。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同时,应该创设形象生动的、适合五年级学生特点的音乐实践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明线”(这一点是做到位了)正因为过分关注于这“显性”目标,忽视了隐性目标的设计到位,如可安排随音乐节拍传递爱心、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游戏、听辨带有休止符的旋律、分组讨论、创编、歌表演等等。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务必注意每项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所确立的“暗线”——休止符的韵律感觉而进行。否则,就导致“盲目的、散乱的活跃”,价值和成效过低而失去音乐课的意义。所以我认为音乐课必须要突出音乐的特点,凸显音乐性。“万变不离其宗”,只有紧紧抓住音乐本位,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过程.紧紧围绕音乐特性,展开音乐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零距离感受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音乐性”这一生命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