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第一次教研活动1

校本教研——教师成长的平台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研讨、分享。为了更快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昆阳三中利用周五下午的教研时间,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或打磨优秀课例,或进行单元备课研讨,极大地加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
本次给大家展示课堂教学的是有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的吴淞老师和温正伟老师,吴老师和温老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富有个人特色的语言,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彰显了我校名师高超的教研能力和专业素养。
吴淞老师执教的是八年级上的一节复习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温正伟老师执教的是七上的一节新课《认识不等式》。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复习并进一步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组织能力
3、让学生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
在5个选项中挑选三个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定理,并通过一些基础模型及其变形来总结常用模型,如平移模型、轴对称模型、旋转模型等,并总结相对应的策略方法。再引出一线三等角及其变形,还将手拉手模型渗透进课堂,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吴老师以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语言吸引了学生,参与听课的学生从开始的一脸茫然到后来的豁然开朗再到课堂练习的得心应手,可见该节课的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这节课也获得了参与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认识不等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温老师先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等式表示。再让学生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不等式与不等号的定义。再让学生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不等式;不等式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与读取。
温正为老师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感受存在不等关系的量,从而引出不等式。从学生做题经验出发,总结了列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和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建模的过程以及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但本节课学习模仿练习的时间有点少,需在课后进一步加强。
两位老师的风格迥然不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不一样。两位老师扎实的为我们呈现了两节课层层深入,使每位与会老师受益匪浅。课后,老师们还进行了说课议课研讨。最后由组长赵佩佩老师作总结发言:我们将以此次展示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与方法,全面促进我组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项目名称 |
开课、评课 |
项目负责人 |
赵佩佩 |
活动时间 |
2022年9月21日 |
活动地点 |
昆阳三中 |
活动主题 |
新教师汇报课1 |
主讲人 |
吴淞、温正为、谢作鹏、林祖宝、王翠竹、温从才、赵佩佩 |
参加对象 |
昆阳三中全体数学组教师 |
申请学时 |
1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吴淞在八年7班 上了一节《全等三角形》
温正为在八年10班上了一节《3.1不等式》
温从才老师进行了《如何作好小升初数学衔接》的微讲座。 王翠竹老师进行了《为教学细节而抓狂》的微讲座。 赵佩佩老师对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进行简要说明,落实每位教师的教研任务和教学常规要求 |
||
活动反思与意见 |
小结式的习题课模式值得推崇和发展 |
||
过程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