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加速“出清”金融子公司地方国企接手还需“硬实力”
(2024-06-06 10:09:24)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央企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加速“出清”金融资产。“这是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国资委坚决防范化解央企金融板块业务风险的做法,是完全符合当前国家经济基本走势和大政方针。”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认为,央企是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国计民生的企业队伍。过去由于监管不严,央企在很多领域设立了各类金融机构,目前来看这种手段存在重大的风险,也不符合央企作为“国家队”的原则。
记者注意到,去年底以来,已有多家央企及其旗下子公司拟出清或已出清所持金融机构股权,2024年“出清”步伐进一步加快。
北京产权交易所1月15日披露,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下称“昆仑碱业”)拟转让其所持青海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下称“柴达木农商行”)的全部10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转让底价为1183.788万元。
同日公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称“中航集团”)旗下宝胜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胜集团”)拟转让所持江苏宝应农村商业银行全部1736.011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08%。中航集团旗下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胜科技”)拟转让所持江苏兴化农村商业银行全部90.1166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08%。
宋丁表示,当前各大央企加速“出清”金融子公司,能够反映出央企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进行资产重组、整合、整顿的新趋势,对于完善国企运营机制、进一步明确国企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使其更加准确地执行国家战略、国资目标意义重大。
有分析认为,与民营企业相比,地方性国有企业更有可能接手此类金融机构的股权。对此,宋丁认为,不能排除地方国企将成为接管方,但是许多地方国企目前也面临较大债务困难,是否有能力接手其实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这取决于地方国企自身硬实力。
“从另一角度来看,央企手中的很多金融资产情况相对稳定,如果通过恰当的股权转让方式给到地方,有可能成为下一步地方改善财政状况的一个机会,关键就看怎么从中央到地方完成这样一个资产重组,真正优质的金融资产对解决地方债务困局能够起到良好的助力。”宋丁告诉记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