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4-04-24 17:01:43)
202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方面,中国正加速发展核能、氢能和生物质能。
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联合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共同主编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近日发布。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949亿元,创近5年最高水平。截至2023年底,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均保持世界第一。
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商运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全年新增商运核电机组2台,数量达到55台,额定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全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661小时,核电发电量4334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4亿吨。2023年,共有33台机组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达到满分,满分比例和综合指数平均值位居世界前列。
碱水制氢、PEM(质子交换膜)制氢、高压气态储氢……近年来,中国氢能产业不断涌现新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核心技术加速攻关,应用市场不断优化。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氢能专利位居全球第一,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目前,中国单氟制氢能力稳步提升,能耗持续下降;35兆帕智能快速加氢机和70兆帕加氢站技术逐步突破,200千瓦以上燃料电池堆逐步投向市场。
“在科技研发、产能建设等多个领域,中国的氢能产业都位居全球第一。”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加快工业领域的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薄弱环节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近日,秦岭腹地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松岩湾垃圾电站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建成投运。该电站发电总装机2.5万千瓦,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项目通过对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等周边区县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效益化,其所生产的绿色清洁电能,通过110千伏线路接入了国家电网。
松岩湾垃圾电站是中国发展生物质能的一个缩影。当前,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液体燃料等,其中生物质发电是最主要的利用方式。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约13.84亿千瓦,同比增长20%,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会长郑朝晖认为,未来中国生物质能将充分发挥其可再生特性,构建农业—环境—能源—农业的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生物质来自于农业废弃物,经过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再重新回到农业,反哺农业、农村。”郑朝晖说。
后一篇:积极发展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