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备企业ESG治理理论探究
(2024-03-26 11:54:24)
党的二十大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ESG治理关注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问题,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企业治理实践中的运用,为新阶段粮食储备企业治理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ESG治理从资源环境维度为粮食储备企业的治理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视角。发展应当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经济可持续又是社会可持续的前提,行业、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单位,只有平衡好自身效益、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才能实现自身及整个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近半个世纪时间里经历了数次演变,从单纯的粮食数量安全,到粮食生产安全、粮食流通安全、粮食消费安全、粮食质量安全等涵盖了多维度的安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被提升到总体国家安全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是立足我国资源环境禀赋和实际出发的重大发展理念和战略部署。粮食储备企业上连种植端、下接消费端,储备环节治理理念的变革深刻影响着粮食安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ESG治理从社会责任维度为粮食储备企业的治理提供了利益相关方理论的视角。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关乎企业股东、债权人、员工、上下游企业等直接利益相关方,也关乎社会大众,对社会责任的缺失将损害企业所在地区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粮食储备企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公益属性,其从事的储备业务衔接着粮食生产和消费,紧密联系着政府、农民、粮食经纪人和粮食加工企业、消费者,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服务宏观调控、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社会公益职责使命;这也是粮食储备企业治理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ESG治理从治理维度为粮食储备企业的治理提供了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的视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取决于利润,更取决于公司内部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应对能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风险挑战相比以往更为错综复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粮食储备企业需要在复杂环境中不断健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公司治理体系,将ESG理念融入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局,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新目标新任务付诸行动、见诸成效,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贡献力量,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可靠力量。这也是粮食储备企业立足之本,是粮食储备企业打造金字招牌和百年老店的必由之路。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