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迎重大调整亟待改革深化
(2024-01-23 10:13:1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反映了国有资本所有者与国有资本经营者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之后,2008年开始推行试点,2012年起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建立完善。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宗瑜看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有其迫切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试点到全面实施已经超过15年,难以适应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国有资本价值较快增长、政府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缺口逐渐放大等变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宗瑜告诉记者,从定量分析看,其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预算收入规模小,甚至有些年度收入是负增长。
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四本账”。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当前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规模均在万亿元级别以上,而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仅为5358亿元。
从收入的稳定性看,202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约5689亿元,2023年收入规模预计为5358亿元,比上年下降5.8%。此前,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在2017年还曾出现一次规模下降的情况。
文宗瑜还认为,改革迫切性还在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政府预算收入中占比逐年下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其他“三本账”的占比也是逐年下降。因此,需要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行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