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关系

(2023-09-21 10:30:1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基于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要秉持大历史观和实践辩证法,正确处理以下重大关系。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顶层设计具有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反映了世界发展大势、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只有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整合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的系统要素,才能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以更强的历史耐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只有以扎实的实践探索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蹄疾步稳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难以预料的新风险和不易解决的新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在深入调查研究中了解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才能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方法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效能。

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正确的战略需要具体的策略来实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战略思维把握发展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作用。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又要“致广大而尽精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掌握做好实际工作的科学方法论。以全局观念谋一域,以谋好一域服务全局,方能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既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又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守正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其中,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同时应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居于突出位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紧跟时代步伐,营造创新氛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创新思维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勇于探索、主动作为,以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同时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既有效率又有公平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效率才能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促进公平才能保障经济社会有序发展,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共享发展理念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焕发社会活力的前提,社会活力的涌流有助于提升社会秩序。只有保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社会有序运行与社会活力迸发,在高质量发展中保持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秩序优良、活力彰显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同时,面对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交织叠加,应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确保社会有序、和谐与稳定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提高民族自信心,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拓展发展空间,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积极因素,借鉴世界上先进文明的长处,实现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开创未来,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现代化,彰显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反映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趋势。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上述重大关系都体现为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构成这些重大关系的两方面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中获得具体的规定,并在反映另一面的同时形成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正确处理这些重大关系,在此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为此,应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普遍联系地看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及其变化的现实特征,深入认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整体推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内在逻辑,不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