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观念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
(2023-09-21 10:29:08)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具有体现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总体性特征,展现了走向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图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反映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多维度有机联系的总体,是具有明确自主逻辑的发展过程。以系统观念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深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的整体效应,方能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清晰、科学、可感可行的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征程上书写的文明华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将“中国之制”充分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效能,以高度的制度自觉实现了很多领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形成了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资本逻辑造成的对抗性矛盾,充分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呈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图景。
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优化现代生产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以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以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特质,汇聚了经济社会发展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探索,为精神生产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们的现代精神和现代观念,并在创造性活动中提高现代素养。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是通往繁荣的文明之路,扎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持久、深沉的精神底蕴,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五个方面的特色反映了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的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图景超越了资本逻辑主导的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走和平发展道路摆脱了战争、殖民、掠夺等现代化老路,是迈向人类文明进步的正途。这些特色连缀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图景,体现为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关联性的实践形态。
深入理解这个总体图景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汇聚合力的资源优势,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实际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将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融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中可见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前进方向、内在要求、制度优势、精神力量、价值目标、生态基础、世界意义和文明内涵。其中,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以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式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共同富裕,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系统观念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和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认识到前进道路上可能遭遇的风险挑战的复杂性,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认识到制约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外因素,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难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联动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具有系统化特征,这表明,清晰、科学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可感可行的。系统观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解析经济社会发展中错综复杂矛盾的有效思维工具。以系统观念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要研究如何提高系统中各要素的运行效率,破除阻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壁垒,实现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有机统一,整体性推进各方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