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新型储能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3-07-13 10:08:10)
在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得益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新型储能的发展也驶进了快车道。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870万千瓦,新增装机超过450万千瓦,同比增长超过110%。国家在政策层面也对新型储能的发展予以了支持。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和抽水蓄能不同,新型储能分为多个技术路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为94.5%,压缩空气储能为2.0%,液流电池储能为1.6%,铅酸(碳)电池储能为1.7%,其他技术路线为0.2%。再从2022年新增装机技术占比来看,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占比达94.2%,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新增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占比分别达3.4%、2.3%,占比增速明显加快。中国能建所属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接受《国资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提速,新型储能的顶层设计,在项目管理、调度运行、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日趋完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当然,我国新型储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新型储能原创技术能力仍需提升。杜忠明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产业。不过,目前我国新型储能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核心材料、关键部件、系统集成、调度运用、安全防护等方面有大量技术难题有待解决,部分技术装备仍需进口。此外,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新型储能的标准体系,但随着新型储能技术迅速迭代、应用场景快速拓展,对现有标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需要加快通过试点示范和工程实践,尽快总结提炼形成一批急需的标准、规程、规范,让新型储能技术真正做到能用、好用、敢用。”杜忠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