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B新规带来的挑战
(2023-07-12 11:11:26)《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对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设定了三个范围,即范围1、范围2和范围3。对于披露的难度,陈翊庭举例称,范围1和范围2是指用电产生的碳排放,这一核算和披露相对简单。但范围3涉及上游供应商碳排放的披露,难度增加。
“但随着全球更多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执行强制性义务披露,自然会产生一股推力,最后不光是上市企业,非上市公司都会逐渐考虑如何做好披露。”陈翊庭称。
作为制造业企业,钱晶也表示,去年,晶科能源生产了43GW的组件,使用了大大小小几百家供应商,其中上市企业不到20家。因此,要想完成范围3的披露,难度巨大。“新规出台后,我们认为总比没有好。因为这起码意味着一个开始,我们自此就可以要求供应商去做,我们对此乐见其成。”钱晶说。
此外,ISSB出台的新规还要求进行场景分析,例如气温升高后量化对财务的影响。陈翊庭表示,相关工作量巨大。作为监管机构,港交所需要花更多精力服务我们的上市企业,给它们更多相关信息。
作为监管机构,陈翊庭表示,确保在港股上市的2600多家公司按照可比框架履行ESG披露并不简单。“一些较小的公司可能没有能力承担合规的成本。所以,强制性披露的好处是大家都会去做,而且(结果)可比。”她称。
陈翊庭称,早在2013年,港交所已着手慢慢教育市场,探讨如何做好ESG披露工作。起初,港交所采用鼓励性而非强制性的办法,让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提高注意,并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其如何评判一些方面的风险。今年4月份,港交所开启了新一轮的ESG监管升级,公布了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的修订建议,要求所有香港上市公司在2024年可以参考ISSB标准,做到期货方面S2的披露。
苏少军表示,ISSB准则的出台对金融行业是一件好事。以往,ESG披露缺乏统一指引,但ISSB依托市场上已有广泛影响的框架,推出的新规会提高各方面的接受度。
但与此同时,新规也提出了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广度扩大,要求供应链相关企业和合营企业都要做披露。二是深度扩大,范围3的披露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挑战很大。三是厚度扩大,即气候经济分析。尽管作为保险公司,其所有承保单的业务组合都面临大量技术分析,但仍面临要用哪些要素输入等问题,挑战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