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需要特别重视的几项工作
(2023-04-21 09:58:00)我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的四年间,去了上百家上市公司,也去了不少独角兽企业,看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企业管理上有几项工作需要特别重视:
1.加强公司的治理,提高公司的合规性。
世界一流企业的四句话: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用了“治理现代”这个词。治理实际上是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决策层和执行层行权的规则。公司的独立性是什么?大股东怎么对待公司的独立性,如何做到三分开、两独立,这些都是公司治理里核心的问题。
在治理上,我们要建立良好的治理文化,尤其是提高公司的合规性。A股上市公司现有5100多家,去年前三季度境内市场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占到我国GDP的60%,也就是半壁江山。证监会去年出台了《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我们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带动所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靠什么呢?既要靠外部的监督,还要靠内部的制衡。内部的制衡就是董事会,包括董事会里的独董。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独董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含独董)应当占多数,这就是为了强化公司治理,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前提。
2.加强战略管理,做强主营主业。
这些年我看上市公司出了问题的,除了违法乱纪以外,大部分是出在偏离主业、盲目扩张、不聚焦主营主业上。从战略角度来讲,业务发展的道路可以分为专业化、有限相关多元和多元化。我主张专业化,但有限相关多元和多元化的企业也有做得很好的。不管是专业化、有限相关多元,还是多元化,企业都要突出主业,把主营主业做好,不要偏离主业去盲目扩张。也就是我常讲的业务归核化,围绕核心业务构筑核心竞争力。
3.做有效的创新,提高创新的质量。
创新是有风险的,不创新是等死,但盲目创新会找死。创新里我主张有效、有目的、有质量的创新。德鲁克讲到创新是有目的地寻求机遇的过程,强调目的性,才能真正把创新做好,减少创新的风险。有人说企业家创新并冒险,其实是创新并承担风险,但不甘于风险。企业家应该是创新并发现机遇,同时应该防范风险。企业在创新这个问题上,应该减少盲目性,加强对创新的管理。
4.推行精细管理,重视方法论。
管理理论非常重要,但是对企业而言,对企业的很多干部而言,可能更喜欢管理的一些方法,像过去我们学过管理十八法,日本企业的5S、零库存、看板管理等等都属于这些方法,在企业里好复制、好学习。
所谓精细管理,精者质量,细者成本,今天无论有多高的科技、多好的商业模式,如果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照样会失败,所以管理精细化很重要。过去我在中国建材做了35年的管理工作,其中做了7年大型企业的副厂长、10年厂长、18年的央企董事长,这期间也是先学习日式管理,再总结我们自己的管理方法。这些年提出的“三精管理”就是我带领大家长年实践和总结的成果,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和经营精益化。比如组织如何精健?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但是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得大企业病,要一边成长一边“剪枝”,减层级、减家数、减冗员,让企业能够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这“三精”每一精后面还有“四化”,等于“三精十二化”,每一化后面还有4个方法,叫“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这是企业管理里可以操作的一套方法论,中国建材一直在实践。中国建材是一家处于传统的充分竞争行业的企业,一直能够做得不错,其实是和这些管理的方法论有关。
5.提倡四大精神,提高团队素质。
一是企业家精神。做企业得有企业家带头,但是企业家精神不仅限于企业家,企业里各个层面上都应该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如果凝炼一下,有两点很重要,就是创新精神和担当精神。如果一个企业领导者具备创新和担当意识,就是企业家。那国有企业有没有企业家呢?我认为如果国企领导者具有创新改革意识,同时又勇于承担责任,就是企业家,但是假定不创新,也不担当,还称不上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在今天尤为重要。
二是科学家精神。指的是广大的技术人员要有科学家精神,要专心致志地按照规律去做事情。
三是悍马精神。这是引用的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里讲的悍马精神。德国经济不完全靠大企业,而是靠1400多家隐形冠军。它有两大特点:一是技术的专业化,二是市场的国际化。赫尔曼·西蒙把踏遍千山万水去世界各地的推销员的吃苦精神比作悍马精神。企业里离不开这种精神,疫情一过,我们有的省市万人抢单团就到世界各个国家,这种精神非常可嘉。企业经营发展第一位的就是市场,能不能赢得市场?企业行动必须迅速。
四是工匠精神。做好产品要有工匠,企业过去往往比较崇拜自动化设备或者智能化设备,这个相当重要,因为智能化不光减少了人工,而且增加了精准度,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但是即使这样,管理和工匠也是很重要的。要做好产品,从我这么多年的体会,这三者都得有,就是管理、工匠和智能化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做到产品卓越。如果说企业仅仅有智能化的装备,管理跟不上去,没有很好的工匠,也做不好,所以企业里要大力培育工匠。
德国的制造业很好,背后有“双轨”教育培养工匠。日本的制造业也很好,我到日本丰田公司参观时发现,生产线上的员工是清一色30多岁的年轻人,我们了解到当地学生中学毕业后不少选择去读技校,技校毕业就来丰田上班。丰田公司非常重视培养工匠,这个很重要。我最近去福州看了曹德旺先生捐建的福耀科技大学,看后很感动,这所学校就是想为企业培养一些专门的人才。
6.防范经营风险,追求稳健成长。
经营有风险,必须要防范。一是周期性风险。经济有周期,行业也有周期,做企业不能光想往上走,还得考虑周期下行的时候该怎么办。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一定会经历很多次的经济上行和下行。
二是财务风险。做企业要现金为王,不能入不敷出。企业出问题,不管出什么问题,最后总是资金链断裂才会倒闭。所以企业一定要把资金管好,要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
三是防止得大企业病。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得大企业病,变得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士气低迷、效率低下、投资混乱、管理失控,这是我概括大企业病的六个特征。有的企业可能会有两个、三个特征,或者都有。大企业病就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企业里的体现,所以做企业一定要严格注意不能得大企业病。
四是经营风险。柯林斯在《再造卓越》这本书讲到,企业倒下有五个过程:第一阶段是狂妄自大。企业获得成功后变得目空一切,甚至放弃了最初的价值观和管理原则;第二阶段是盲目扩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停地扩张业务,什么都想试一把;第三阶段是漠视危机。危机来了不在乎,觉得天塌下来高个子顶着,错过了处置危机的好时机;第四阶段是寻找救命稻草。希望通过一场重大的重组或者找一个无所不能的CEO救命;第五阶段是被人遗忘或濒临死亡,无声无息倒下。它讲的是20年前美国的大企业出问题的情况。今天中国一些企业走向衰败,经历了同样一个过程。所以对于企业管理来讲,要特别重视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爬上一座山峰可能需要10天时间,掉下去只需要10秒钟,要特别重视防范经营风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