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国企负责人共话中国经济:能源、电力、医药、机械,如何发展?
(2023-02-03 17:35:45)变革的时代,呼唤胸怀天下的担当;奋进的时代,需要敢想敢干的魄力。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系列报道《踔厉奋发看名企》,专访国家电网辛保安、国家电投钱智民、国药集团刘敬桢、徐工集团杨东升等多家国有企业负责人,报道能源、电力、医药、机械等领域最新发展趋势,以企业视角解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程,展望经济回暖向好大局大势。
No.1加快推进能源绿色转型
1
国家电网
加快新能源的发展和消纳
1月7日,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平均风速达到8米/秒,平均光辐照度达到170瓦/平方米,正是风光资源发电的“黄金时段”。国家电网首个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将这些清洁能源送往北京,当天实现发电量474万度,它还与张北柔直工程、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起,帮助北京冬奥会兑现了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的承诺。据了解,张北柔直工程每年可向北京输送清洁电能140亿度,相当于北京年用电量的1/10。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是新型能源体系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国家电网有哪些措施来推动能源的转型?
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介绍道,目前国家电网并网的新能源装机超过了六亿七千万千瓦,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其容量、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因此,加快新能源的发展和消纳至关重要。2023年国家电网计划再开工建设5座抽水蓄能电站,投运4座抽水蓄能电站,届时国家电网运行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将达到3800万千瓦。
2
国家电投
能源变局推动产业升级
截至2022年12月底,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突破2.1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39亿千瓦,占比达65.87%,光伏、新能源、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均居全球首位。
谈到2023年,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对能源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2023年我觉得经济会有非常好的增长。我们现在在三个领域发力,第一个是新能源大基地。第二个是在用户侧发力。第三个是绿电转化。能源变局推动产业升级,跟科技、工业、金融,以及其他领域结合起来,我认为它的带动力正好契合中国式现代化。”
在山东省海阳市,室外的温度已经降至零下5,而当地居民的家里温度维持在24,为他们供暖的就是国家电投的“暖核一号”项目。这是核能供暖的第4年,价格比常规供暖每平方米还便宜1元。“暖核一号”帮助海阳市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这座海滨小城的冬天变得更加宜居。
据钱智民介绍,目前海阳市已经全部实现了核能供暖。好处是零排放,对空气、对环境都非常好,同时它也非常经济,比原来的传统供暖便宜。供暖面积正在准备从原来的500万平方米扩大到3000万平方米,并往烟台、威海扩展。
在辽宁省朝阳市,国家电投天然气掺氢示范项目正在推进,壁挂炉、燃气热水器和灶具成功点火,掺氢天然气灶具已经可以用氢能煮饺子,这也为后续推动天然气掺氢管道输送技术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钱智民表示,“10%的掺氢对整个材料管道使用没有任何影响。假如全国的天然气都可以掺10%的氢,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最近跟香港的公司联系,用海上风电制氢,然后输送到系统里去替代。”
为了更好推动氢能的发展,国家电投在央企当中成立了首家专业氢能公司,推动氢能装备国产化。目前公司正在探索氢能大巴、氢能火车、氢能船舶等新业态。
近日,国家电投的河北公司保定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一期工程正式并网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为电网提供顶峰能力1100兆瓦,为能源冬季保供提供有力支撑。项目整合光伏、风电、储能、可调负荷等资源,综合利用智慧控制等先进技术,相当于提供近3台百万千瓦煤电机组的调峰能力。
钱智民介绍,煤电厂建设成本需要100亿元左右,而零碳智慧电厂最大的投入是30亿元左右,仅占1/3,同时,零碳智慧电厂使用的是可再生能源,零排放。
导的要把高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来延伸价值链。”杨东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