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未来经济地图出炉,新增长极,怎么造?

(2022-06-24 11:18:25)

新增长极,怎么造?

“塑造新增长极”不是喊出来的。

党代会报告为这道“浙江给自己出的难题”,绘出蓝图。

要让蓝图变成现实,要理清两对关系——11个设区市与“四大建设”的关系;“四大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大建设”是持续打破“新增长极”地理界线、进一步畅通11设区市内在联系的桥梁。

所谓“极”,是高地,也就是平台。浙江11个设区市,作为最天然的“极”,都迎来发展新机遇。

浙江在党代会报告中,也为它们定下目标:

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

支持温州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支持台州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支持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支持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衢州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丽水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每座城市靶向发力,11个小目标集聚成省域大目标——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每个市的战略定位并非割裂,浙江通过“四大建设”将其有机整合在一起。

像浙江已经设立的杭州钱塘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金华金义新区、台州湾新区、温州湾新区等七大省级新区,都是统一于“世界级大湾区”的“棋子”。

同理,杭甬“双城记”之于大都市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之于大通道、四条诗路文化带之于大花园皆是如此。

“四大建设”之间也非相互割裂,同样遵循系统性思维,相互促进,释放叠加效应。

比如,要建设世界级大湾区、加快提升四大都市区综合能级,一是必须有相应基础设施配套,甚至要基础设施先行;二是要开辟发展新通途,建设支撑发展的大动脉。

于是就有了这个关键词: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前段时间,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六横大桥3个投资协议正式签约,总投资额176.5亿元。六横只是舟山的一个镇,为何要如此大手笔投入?

因为六横及其附属岛屿,有着很强的港口开发潜力。

六横大桥是大通道建设的一部分。随着大通道建设不断向海延伸,海岛的不断贯通,又会和这个关键词相“扣”:努力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

这种互动不囿于省内。“四大建设”不仅极大提升着浙江的发展能级,还成为浙江为全国大局作更多更大贡献的重要载体。

去年6月9日,浙江发布《浙江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四五”规划》,就是为了让这条大通道向西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勾连起长江经济带,串起了两大国家战略,打造未来的“金色通道”。

见微知著,一份厚重的党代会报告,描绘出万千气象——一个个朝气蓬勃的新增长极,对内丰富省域发展内涵,向外接轨国家战略,叠加释能。

浙江经济新地图,可期可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