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十六世纪禅画:寒山拾得图 赏析

(2014-06-25 07:14:16)
标签: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十六世纪禅画

寒山拾得图

国清三隐

和合二圣

分类: 佛教绘画艺术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十六世纪禅画:寒山拾得图 <wbr>赏析

 

十六世纪禅画  卷轴  水墨纸本  规格:106.2 x 45.1 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  文/ 隆日编译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千百年来,以寒山与拾得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数不尽数,其中不乏传世名作。此画虽名不见经传,但构图却也别具一格。此画中二位大师衣着与头发还算整齐,特别是脚上还穿上了鞋子。寒山握笔凝神,神态从容自如,专心致志地在布满青苔的寒岩上书写着什么。通过后人在寒岩上发现并整理出版的《寒山诗集三百首》来看,此图中寒山正在写诗。身后拾得望着正在写诗的寒山,表情很是有趣。是惊诧?还是羡慕?或是期待等等,因人而异,自己品味。

 

   画面简约,整幅画面留有大量空白,那种空广的感觉可让欣赏者的心灵有回旋的余地。更可给人无限遐思。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在画与不画之间,表现出色空不异,圆融无碍的禅宗境界。

 

    线条浓淡衬托有力。虽寥寥数笔,已将山谷寒岩旁禅僧的形象跃然纸上,画家通过小草与长衫的飘动,使画面有临风而动的飘逸感;画风简约,拙朴木纳,又不失活泼、诙谐。由于墨色浓淡对比有致,画面显得活泼清新,在稚拙而朴质中透出明朗而秀致的韵味。
 

    相传寒山曾显现于天台国清寺,后驻苏州寒山寺。雍正帝曾于雍正十一年敕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也由此,寒山拾得被赋予了象征和谐好合的“和合二仙”的新身份,使得寒山拾得民俗化,被民间赋予一种吉庆祥和的气氛。除了神奇故事,寒山还留下了300多首诗,这些诗被称为寒山诗,寒山诗通俗易懂,又富有禅机佛理。寒山诗在中国历代都有刻本,《寒山子诗集》后又成为佛家典籍,传入日本后与《唐诗选》一样广为传颂,甚为流行。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十六世纪禅画:寒山拾得图 <wbr>赏析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十六世纪禅画:寒山拾得图 <wbr>赏析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十六世纪禅画:寒山拾得图 <wbr>赏析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十六世纪禅画:寒山拾得图 <wbr>赏析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十六世纪禅画:寒山拾得图 <wbr>赏析

    寒山,唐代高僧,隐居于浙江天台翠屏山寒岩,自号为“寒山子”。相传有一天他离开寒岩到国清寺去,在路旁的乱草丛中捡一弃婴,便将婴儿抱在怀中。说来也怪,这个婴儿见风就长,寒山一条岭还没走完,婴儿已经长成了小孩。寒山问他为何被抛弃在路旁?小孩说我在等候一位诗仙。寒山问他的名字,他说自己没有名字。寒山因其拾自路旁,就给他取名为“拾得”。以后,这条小岭也因此叫做“拾得岭”。

 

    后来,此两位住国清寺,成为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由于此二僧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试看下面这则记载在古尊宿语录中的问答: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当时的台州太守闾丘胤,受丰干指引,慕名来寺访寒山、拾得二人,寺里大众正纳闷“何以一位大官却来礼拜这等疯狂的人?”这时,寒山、拾得突然喝道:“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为何?”两人挽臂笑傲,跨出寺门,走向寒岩,从此再也不曾出现在国清寺。闾丘胤于是带着医药、衣物前往寒岩拜谒,只听到远处传来寒山的喝喊:“贼!贼!”便缩身回岩缝中,又大喊:“奉劝诸君,大家好好努力吧!”说完,岩缝自行封合,二人从此杳无踪迹。闾丘胤在哀慕之余,请寺僧道翘捡寻他们的遗物,只于林间抄得三百多首诗偈,编录为《寒山诗》,拾得写在国清寺内的诗偈,也收进《寒山诗》中。

    清朝雍正年间,寒山、拾得被追封为“和合二圣”,与丰干合称为“国清三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