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
可放大仔细观赏)
尺寸:4. 26 × 419,5
cm
上元三年(676年)纸本水墨
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编号:Pelliot chinois
3278
咸亨元年九月,武则天生母杨氏去世,为其已逝父母写经做功德成为重中之重的一部分。首先,是将长安修祥坊中杨氏旧宅舍为太原寺,调慧立任寺主、道成任上座,可能同时也调集了一批高僧进入太原寺,筹备抄写《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的工作。
其次,任命虞昶为使,向义感为判官,调集门下省、秘书省、弘文馆、左春坊等机构的楷书手专任抄写工作;同时,又调集西明寺、大总持寺等长安城中至少十七座寺院的僧人担任经卷的初校、再校、三校。为了郑重,专门由宫廷调集(或新制)一批厚潢砑光麻纸作抄经之用,笔、墨及装潢用料或由皇家供给。
这本宫廷写卷金刚经用笔精劲,笔画圆活,俯仰抑扬,提按波挑都体现了书手良好的书法素养。是敦煌遗书中的精品之作,残卷末尾就有这样的记题:
“上元三年(676)九月十六日书手程君度写
用纸十二张
装潢手 解集
初校群书手 敬诲
再校群书手 敬诲
三校群书手 敬诲
详阅 太原寺大德 神符
详阅 太原寺大德 嘉尚
详阅 太原寺主 慧立
详阅 太原寺上座 道成
判官司农寺上林署令 李德
使朝散大夫守尚舍奉御 阎玄道”。
从这一类题记可以看出:(一)、当时把写经当作一件十分严肃认真的大事,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并派专人管理,监督此事。(二)、抄经有一定的程式,一定的工作规范。整个抄经工作分解为若干环节,由人分别负责。(三)、抄写十分认真,抄后三校,并由四人详阅,以免错讹。参加者各自署名,以示负责。(四)、抄写佛经是由国家专门机构和寺院僧人协同进行。(五)、专门记载用纸多少,一方面说明经文的格式已形成一定的规制,也说明纸张珍贵,不得随便浪费与贪污。(六)、这些经典出现在敦煌藏经洞,说明中央政府曾大规模向各地颁赐过佛经。(七)、参与详阅的太原寺主慧立,想必就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作者。慧立,唐玄奘的弟子,曾参与玄奘译场工作。於僧传中无传,事迹散见于他人传记中。或谓系魏国西寺沙门。本题记之发现,丰富了对他生平的知识。其它如嘉尚、神符等,均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