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2-4世纪
斯坦因收集西域美术品
米兰古城遗址出土 有翼天使壁画
大英博物馆收藏
文/ 隆日编译
米兰古城遗址曾因“有翼天使”壁画的发现而震惊世界。
1906年12月,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博士在我国新疆若羌东北50余公里的米兰遗址进行考察和发掘。在一座佛塔的环型过道护壁上发现了壁画,其中有一批带双翅的半身人物画像。同时,在位于MⅢ西北约55米的另一座佛塔中也发现了有翅人物画像,但都较破碎,斯坦因将7幅较完整的有翅人物画像携走至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1911年1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第三次到新疆探险,在米兰遗址获得了斯坦因当年挖掘而未带走的文物,其中有一块较破碎的带双翅的人物画像。后运至日本,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从已发表的资料看,与斯坦因在米兰遗址揭走的人首双翼像类同的壁画已达十余幅。这足以说明,这种有翅人物的绘画,在米兰地区曾十分普遍。

“有翼天使”那圆圆的睁得大大的灵活而有神的眼睛,嘴唇微合而鼻子修长、鼻头略有钩状,光头上留有发髻而非毛桃形,身着浅圆领套头衣衫的形貌,以及光与影和凹凸法造成的立体效果等等,都体现了鲜明的希腊式犍陀罗艺术风格。米兰是汉代鄯善的伊循城,是鄯善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是自敦煌沿疏勒河通楼兰、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的"丝绸之路"南道上的要冲。米兰出现的“有翼天使”及其他犍陀罗风格的佛教艺术,是东西方文化在这一地区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华文化博大包容性的一个实证。

斯坦因发现这种有翅人物后,就毫不犹豫地将其定名为“有翼天使”,并且认为是:“借自基督教造像。”他还认为“有翼天使”是从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罗神演变而来。斯坦因认为“有翼天使”就是佛教中的飞天乾达婆,他的说法也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翼天使被公认为佛教飞天乾达婆的形象。

其实,乾达婆是乐神,只是“飞天”的一种,并不是所有的“飞天”都叫做“乾达婆”,真正的乾达婆,也并不是有翅膀的。“飞天”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天人都具备佛教称之为的神通力,所以,飞天是没有翅膀的。此外飞天也都有头光。米兰佛寺有翅人物无头光,因此它就不属于“天”,故不能称它为飞天。
此外,学者们根据有翅人物壁画所处的位置即佛塔环形过道护壁下方,立佛脚下的莲花座旁,这个位置不是表现“天部”的部位,而是供养人的位置,所以有翼天使像不是飞天已经确立。

我国学者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米兰佛寺的有翅人物应该属于佛教中印度的迦陵频伽。在佛教众神里,有翅膀的是迦楼罗(金翅鸟)、夜叉和迦陵频伽。其中只有迦陵频伽与米兰有翅人物相符合。

迦陵频伽原为鸟类,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故叫美音鸟。传说佛在祗园精舍供养日时,迦陵频伽前来献舞。迦陵频伽的美妙声音还象征佛的法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八十一卷曰:世尊梵音词韵弘雅,随众多少无不等闻,其声洪震犹如天鼓,发音婉约如频迦音。迦陵频伽又是极乐净土之鸟。后演化为人的儿童形,但保留了双翅,有的还保留着双爪。米兰佛寺的有翅人物应该是迦陵频伽无疑。

米兰古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城东40公里处,由唐代吐蕃古戍堡和周围分布的魏晋时期的古建筑群遗址,以及汉代屯田水利工程设施和伊循城遗址所组成。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此地为西域楼兰国之伊循城。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鄯善国(古楼兰国)国王尉屠耆请求汉王朝派一将领领兵到此屯田积谷,汉王即派一司马和吏士40人屯田伊循。唐代时,此地为吐蕃所占,古堡即为吐蕃修建的一座军事堡垒。

斯坦因驼队满载着割取的壁画、塑像正准备从米兰出发
1906年12月,英国探险家斯坦因考察米兰古城时,在一座土坯仳塔的回廊内壁,无意中发现了一组保存相当完好的东西合璧的有翼天使壁画像,从而轰动了欧洲文化界,米兰古城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佐证。上世纪初,斯坦因曾在此地盗走了壁画等大批文物。在新疆若羌县米兰佛寺出土的米兰壁画,为4世纪鄯善国时期的佛教遗迹,具有浓郁的希腊艺术风格。尤其是“有翼天使”画,共出土十幅之多,画面上呈现的是长有双翼的青少年男子形象。据研究,他们都是佛教中的美音鸟--迦陵频伽,他们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传说佛在祗园精舍供养日时,迦陵频伽前来献舞。迦陵频伽的美妙声音还象征佛的法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