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杭州已有50万人和社区全科医生签约,这个数字相对于杭州800多万常住人口来说还是太小。为居民配备家庭医生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漫漫征途。
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家庭医生”,逐渐走进杭城居民家中。从今年1月开始,杭州作为签约家庭医生的试点城市,已经有50多万居民和社区全科医生签约。近日,省政府出台意见,到2020年,全省一半人口要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关于这一实施意见,准确地说,居民签约的是“责任医生”,主要由全科医师担任,部分乡村医生或其他具备签约服务能力的执业医师也可以担任。
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是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极大提升。如果真正实施起来,这一模式对居民和大医院都有好处。对居民来说,找家庭医生除了省时省力之外,更容易得到贴心的护理。很多慢性病是“三分治七分养”,日常的护理调养对康复更为关键。家庭医生基本实行“点对点”服务,长期跟踪观察,对患者的情况更为了解,更容易提出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案。对大医院来说,小病和慢性病患者转向家庭医生,涌向大医院的病人少了,专科医生用在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就多了,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医术,最终让患者受益。
当前,浙江正有序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分级诊疗要改变的是老百姓的就医选择,提高百姓的这种选择能力,靠什么?靠具有全科医学知识的家庭医生。没有家庭医生制度,不可能有新型分级诊疗。
为居民配备家庭医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漫漫征途。目前杭州已有50万人和社区的全科医生签约,但这个数字相对于杭州800多万常住人口来说还是太小。作为家庭医生往往必须是全科医生,而目前我国还缺乏足够数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基本为“5 3”,一名医生先要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才有资格成为全科医生。要实现5年后一半杭城居民有家庭医生的目标,还得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步伐。
要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还得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形成正向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医生选择基层,选择成为家庭医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医改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要让医改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完善基层医疗体制,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居民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