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改革不能求快,但改革必须尽快启动,改革的大方向必须尽快确立。
连日来,关于出租车和“专车”的是是非非,在虚拟和现实世界,引发了激烈的交锋。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上个月,杭州乘坐出租车的人数下降了两成。很明显,减少的乘客大多被各类“专车”分流了。
出租车和专车之争,已成为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今天的《人民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大声疾呼:“出租车管理改革不能再拖了!”可以说,出租车与专车之争已到临界点,各方都在等待政策的明朗,确实到了必须拿出行之有效解决方案的时候了。
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杭州下月将发布一套涉及出租车与专车市场管理的新方案,以此规范城市客运秩序。
出租车行业弊端丛生,根源在于垄断经营的体制。各地政府对出租车数量进行管控,并向出租车公司出售运营权,出租车公司再转而向司机收取“份子钱”。在这样的机制下,出租车司机承担了大部分经营风险和成本,收益却由出租车公司拿大头。于是我们看到,尽管出租车数量少、打车难,尽管不时有出租车拒载、拼客,这个行业依然没有丝毫要改变的意思。
现在,专车这条鲶鱼正急速冲击着城市客运市场的格局。出租车行业如何应对?首先要做的是打破目前特许经营的体制,放开对出租车数量的管制,让市场来配置出租车资源。政府部门要做的是制定出租车行业的安全规范、运营标准,并对拒载、绕路等行为进行监督处罚,而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对于现行出租车体制的改革,省内的义乌已经有实际举措。按照义乌的方案,2015年,义乌出租车司机的“营运权有偿使用费”将从1万元降低到5000元,过去几个月多收的“份子钱”也将退还出租车司机;2016年将全面取消出租车“营运权有偿使用费”;2018年之后,义乌将全面放开出租车市场的准入、数量及价格管制。
义乌的改革,首先动的是政府的奶酪。割自己的肉是最难的,但改革就是要改变既有的利益格局,政府要争做改革派,就必须首先拿自己开刀。
但改革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改革不是一句“打破垄断走向市场”那么简单,而必须兼顾好各方利益。乘客的诉求是方便快捷、价格低廉,但出租车司机的利益也需要考量。政府部门需要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在乘客、出租车司机、行业安全、市场秩序等方面找准平衡点。
对于各类打车软件及专车,我们要鼓励创新,但要守住下限。目前运营的各类专车,不少是私家车,而根据现行法律,私家车不能从事载客运营。这是专车闯不过去的“红灯”。在城市客运市场纷纷扰扰的当下,专车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落后于时代的出租车行业固然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满足了市场需求的专车也不能肆意冲撞法律的红线。
专车市场易放难收,出租车改革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改革不能求快,但改革必须尽快启动,改革的大方向必须尽快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