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特约评论员
徐迅雷
网购和快递,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我居住的杭州这座城市,去年一年,就接收了8.46亿件快递。快递的业务量,都以寄入件计算。随着快递包裹而来的,是8亿多个“快递包装垃圾”。
新生活,新状态。这么多用过的快递包装,若是处理不好,给生活环境带来糟糕的麻烦,是可以想见的。当然,如果承认垃圾是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资源,这8亿多个快递包装袋的涌入,就是资源的涌入,没那么可怕。尽管我们得承认,垃圾是最不容易处理好、使用好的资源。
快递的包装,其实就是另一种“购物袋”。网购的快递包装增加了,相应的是商场购物袋的减少。随着生活的发展,购物包装袋总量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简单比较这两种购物方式:你开车去商场购买三百元的物品,和网购同样价值的相同物品,后者就是一种节能减排,因为快递包裹像是“坐公共汽车”而来。
重要的是,得有人盯着这个事。快递包装垃圾问题,涉及两端:一端是产生,一端是回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秋芳建议,应尽快出台网购行业货物包装的技术规范,使用统一标准的可重复使用包装袋。这当然是个积极的主张,就跟啤酒瓶的回收重复使用是一个道理。重复使用一次,废弃的包装就减少一半。装啤酒的“包装”能重复使用,那么装快递的“包装”能不能重复使用?快递企业可以积极主动地试行起来,何况成本最终是由消费者支付的。
当然,这个麻烦在于:其一,“拉链袋”的构想,如何保障物品不丢失安全性?其二,回收的时间成本很高,无法面交的快递更是无法第一时间取回包装袋,终端快递员估计都不太愿意干。一次性消费的包装袋,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网购,带来的都是方便,公众更愿意为方便买单。在这方面,亟待有新型包装材料和新的垃圾处理方式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