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保违规的成本太低

(2014-10-27 11:36:51)
标签:

杂谈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http://s11/large/002aGuCCgy6N8yHLYD0da图片来自万络

杭州市从5月底开展医保反欺诈“亮剑”行动,日前公布主城区第二批违规问题处理决定,一家医院和一家药房被解除市级医保服务协议,另有28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被暂停医保定点服务协议3个月。

医保基金被称之为群众的“救命钱”,但在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眼里,它就是一块“唐僧肉”。近年来,我国多地医保违规事件频发,造成医保基金的流失。据媒体报道,这些医疗机构、药店的主要违规行为是:未取得服务资格情况下提供医疗服务,将非医保治疗项目调换成医保治疗项目进行医保结算,违反医保适应证规定进行治疗和用药,通过分解处方、分解收费规避监管,私自联网结算等。

对于医保违规行为,杭州打击的力度不可谓不小,但这类行为总是屡禁不绝。原因何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能在于监管太难。

在杭州,不同类型的医保制度覆盖了九成以上居民,市本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超过千家,靠现有监管手段难免百密一疏。对此,除了提高制度监管水平,不妨强化科技监管的力量。现有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基本上能做到详细记录参保人的就诊内容、医生开具的药物剂量,可初步判定参保人或医疗机构、药店是否有违规行为。提升监管的科技含量,对医保结算进行密切监控,有利于避免违规人员和监管机构进行“游击战”。

要斩断伸向医保基金的黑手,还需要提高医保违规的成本。从杭州本次开出的“罚单”来看,28家违规的定点医保机构受到了暂停3个月医保定点服务协议的处罚。这一处罚未免轻了一些。何况,医保违规的成本太低,受处罚者难免会有“风头过后再捞一把”的想法。整治违规医保机构,不能“雨过地皮湿”,要根据违规行为严重程度、违规时间长短、违法所得金额,提高处罚震慑力。

对于那些严重违规的定点医保机构,除了解除医保服务协议,还应追加罚款,并将其出资人、法定代表人列入“黑名单”,堵住医保违规的“后门”,防止违规者重新注册医疗机构、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我国的医保覆盖面已经比较广了,但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正因为如此,更要把医保基金用到迫切需要的群众身上。违规骗取、套取医保基金,蚕食的是大家的“救命钱”,希望监管部门出重拳、下猛药,根治这一顽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