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白
继5月24日宝安区观澜街道一婆婆抱着11月大的孙子跳楼双双坠亡仅仅一天,深圳又发人伦惨剧。25日下午5点多,龙岗区南湾街道74岁的古大爷在用钢管将7岁孙子打得头破血流后,跳楼自杀身亡。前一个悲剧的起因主要是婆婆与儿媳发生口角,后一个悲剧则是孙子辱骂了爷爷。隐约觉得,这种看似家庭内部的问题,或许是日渐突出的社会结构变迁投射在家庭之上的阴影。
产生这种感觉,是因为一下子想起了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的不朽名作《东京物语》。故事的情节很简单:老父老母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东京看望成家立业了的儿女们,可是,还没等他们到大儿子家,孙子就因为爷爷奶奶到来要腾地方哭闹不停;到了之后,孙辈更是毫无忌惮地展示自私、无礼、蛮横。老两口还发现,大儿子开的所谓医院不过是个家庭小诊所,虽然名曰住在东京其实旁边就是旷野……东京让老人陌生,儿女们又工作繁忙,没时间带他们出去玩,完全成了负担。结果,老两口处处觉得尴尬,至于有个晚上自嘲“无家可归”,母亲只好跟寡居的儿媳在容不下三个人的宿舍将就了一晚,老父则与同样过得不好的老友喝酒打发长夜……《东京物语》拍摄于1953年,其于寻常叙事中所揭示的,实质上是战后日本社会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所逐渐凸显出来的新问题,传统的哪怕只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在趋于解体,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在深圳接连发生的人伦惨剧中,诚然有其各自的不幸缘由,但是有没有家庭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这一外在因素,而我们的家庭成员却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适应去接受的成分在内?
由此又想到了另外两部日本电影,一部山田洋次导演1972年拍摄的《故乡》,一部是小林政广导演2009年拍摄的《与春同行》。《故乡》讲的是濑户内海一个小岛上一对以小机帆船运石填海为生的夫妇,因为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变迁而茫然不知所措,最后不得不以工业社会为依归,再不能自我化地生活的故事。《与春同行》深思的则是社会老龄化问题,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姥爷,为了不拖累相依为命的外孙女,走遍亲朋试图“托老”,因为公家的养老院排队排不上,私人的费用高昂根本负担不起。这三部电影的共同特点,就是透过个体家庭的境遇来深刻地直面社会现实。日本遇到的问题我们已经遇到或正在遇到,今天《人民日报》不是就有一篇“中国‘421’家庭透视”的调查吗?及早地认识到“独生子女赡养父母面临困境”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的社会还需要拿出实际行动,着力破解各种认识到的困境,不要把社会该负的责任完全推给不堪重负的家庭,更要避免因为社会、家庭结构变迁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人伦惨剧发生!
顺便想问,对比人家的电影,我们的这些年都拍了些什么?除了正襟危坐的宏篇巨制,就是不着四六的今古戏说,投资总是如何巨大,票房总是如何之高,但我们津津乐道的那些玩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究竟几何?我们可以拍烂片,但不该拍太多烂片,得想想流传后世。这几天,关于《大众电影》杂志的命运着实吸引着中年以上人们的眼球,曾经辉煌无比的它正濒临破产。尴尬到今天这种境地,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印证了中国电影的现状实在乏善可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的电影多一点关注并揭示社会现实,而不是胡编乱造些“伪现实”,才是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精品的前提,才是对社会的真正贡献。
201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