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2014-05-26 15:45:09)
标签:

木心

陈丹青

乌镇

江南

晚晴小筑

分类: 行远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2014年5月25日,上午九时半,乌镇。

    东栅财神湾186号,晚晴小筑。

    执伞步行而至,见去年依宽木斜坡而下的小门已然紧闭,门口车辆众多,无从取景。一路向北,另见一门,门庭若市,礼仪小姐守门而立,佳宾高朋往来不绝。

    施施然趋身上前,旁若无人拍摄开馆仪式铭牌。旁有一长发姑娘前来,却被拒之门外。原来十时的开馆仪式不对外开放,只有受到邀请的相关媒体与文化圈人方可参加。而普通游客只在仪式之后,经东栅景区预约后方可进入,且有限额,听说十分抢手。

    我一听,头大了。

    我于老家听得开馆此事,百般纠结,终于24日下午回到沪上,25日一早赶至乌镇,事先并无做啥功课。准时到达,难不成仍被拒之门外?这事,有点儿离谱。

    礼仪小姐一臂相阻,口口声声“不好意思,请您理解”,倒也不便强闯。而保安皆头目模样者好心打电话问景区管理处,告知下午一时有少量预约未满,可过去购票等候,只是不许我俩进入。

    于是,我与长发姑娘闪身一侧,呆望雨幕。交谈间,知她名静,早于昨日前来参观过,晚间即入住东栅旅馆,今晨特从景区转至外围此处,却遭拒。

 

    交谈时,眼光余处忽一瞥,一熟悉模样、着白衫者与人飘然而过,进了门。我忙与静说,那是陈丹青!她叹道,要是刚才叫住他,跟他说明原委,他一定会让我们进去的,木心与他都极其珍惜读者!

    我俩不肯离去,见人流如潮,保安前去接引,礼仪小姐忙着后方导游,门口忽出现一空档。静突然道:“我进去了!”闪身即往里走。我望着她的背影,决然想着,我来断后吧。再一想,此时不进去,更待何时?于是,我也大踏步跟了过去。

    进了一扇圆形小门,劈面匆匆而来的,正是那位“请您理解”小姐。她一见我们,惊叫:“你们怎么进来了?”我脚不停步一脸肃穆斩钉截铁道:“我们只在前面亭子坐坐!”她定是另有任务的,轻叹一声,便忙去了。我俩便于亭子歇了步,收了伞,闲聊。我更是取出手机,翻出去年四月乌镇寻访木心的博文给静瞧。

    看看时间差不多近十时,我对静说,我们还是进去看看吧。抬步才走,小径上迎面走来,可不就是丹青?哈,这次可不能再错过机会了!

    我忙迎上前去打招呼,“丹青老师,您好!我们是木心先生的读者。”他定是见惯此情此景的,毫不见怪,随和相询:“你们从何处来?”我答,“我是上海,她是南京。”又告诉他,我去年来过此处,就等着今日开馆呢。他乐了,手往前一伸,欣然道:“那就快点进去瞧瞧啊!”我更乐,有您这句话,咱俩的偷渡者身份可算取得了绿卡啰。

 

    于后花园进入前庭,但觉满目青翠,春意盎然。烟笼碧树,雨遮小楼,池上绿萍点点,桥畔红榴吐艳。只贪婪扫得一眼,便见丹青已陪客至此,立于檐下抽烟、会客、合影。不知客为何人,反正俺抓着相机便上前,横拍竖拍各种拍。

    拍到稍过了瘾,静扯我,暗道旁边那位修长纤细的长裙女子,正是推荐木心作品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辑刘瑞琳女士。我由衷叹道:“真有眼光!我想找她签名哎。”

    见她身侧无人打扰,我当即上前,道:“刘老师,您好!您这身衣服真好看,能允我为您拍张照么?”大抵夸一女子衣着得体可人总是没错的,于是刘老师欣然允诺,摆了个Pose,我则以蹲身下挫,拍下刘美女精彩一瞬。

    收起相机,我顺手从包侧抽出她出版的木心之《鱼丽之宴》一书,翻开扉页请其签名。她接过又推还,一本正经道:“我可不能签在书本前页,前页只能作者本人才可签。”我窘了,刚欲接回,她又道,“不过,我可以签在书本后面。”她小心翻开,于最后一页右下角,一笔一划写下“又见木心”,并署名、具日期。Yeah!

 

    随人流来到开幕式所在的绘画馆——卧东怀西之堂,小小所在,挤满媒体机位与各式人等。将伞交与静,我挤了过去,立于幢幢人墙之后。

    一位位不认得的人士相继发言,压轴是丹青。我打开了录音,相机越过人头人墙,抓了几帧。丹青之发言,延续其一惯的真诚、朴实、厚道与幽默。他从不说自己为木心先生做了什么,只是认真介绍一个个普通又平凡的人们:服务员、施工员、大学生义工……只为他们悉心陪伴过木心先生生前、又为纪念馆默默作着奉献。只因木心先生的联结,这群原本陌生的人们,竟然亲厚至此。不论身份尊卑,只如亲人伙伴。   

    而他最感叹,他欲对世界藏起先生之私,又负起向世界推荐先生之职责。真正难为人!他又道,他与陈向宏两人,“两个姓陈的家伙,不知与先生有着何等的渊源”,非得如此待先生。而建此馆,是为了和先生“继续玩下去”,以另一种形式“在一起”。

    雨帘如丝,青竹含露,当明先生之志、丹青之痴。

 

    雨中转至东栅主街,举行简短的木心故居揭牌仪式,街首从此又多一大宅。又回至生平馆举行记者招待会,我照样挤在媒体机位稍后侧,装模作样拍啊拍。

    丹青此回只接受地方媒体采访,省级及以上一律拒绝。而这些媒体普遍未做足功课,如提问“您觉得,您为木心先生建此馆,觉得有何意义”等等,丹青显是有些另样反应的,反问道:“你觉得有何意义呢?我也不知道,在场的谁能告诉他?做了便做了。”当然,亦有些是我也感兴趣的,如2010年12月,纽约电影人为先生最后拍的那个纪录片视频何时面世?丹青的未删节版笔记何时可读?

    媒体纷纷撤离后,我隔了远远的距离,斗胆发问:“丹青老师,刚见有您一帧年轻时与木心先生的合影,真好,能否多提供一些呢?”他不假思索:“就这一帧,我还根本不想拿出来呢!”

    是,我明白,你是最恨他人言你借先生之名炒作自己,这于你与先生,皆有侮辱之嫌。你随后又喃喃:“这个世界不了解天才,不懂天才,太容易就将天才毁了。”该是痛定思痛吧。然世间事,做了便是做了,又如何?

    之后又是各式人等求合影,他认得的与不认得的。他苦笑,“今天我站在这儿,就是被拍的。”我站在不近不远处,对静诉说:“我好想请他签名啊。”

    片刻,见他身侧稍空,我立即上前道:“丹青老师,我今天拍了您不少照片,回去后怎么给您?”做他小尾巴有小半日,他也该熟视无睹了,接口便说:“我把邮箱给你吧。”我极自然地再次抽出木心先生之书,翻至书末,同时递上笔。他飞书写下邮箱地址,估计见到了右下脚的刘瑞琳签名,又于地址之上签上自己名字,复自言自语:“再记上日期吧。”嘿嘿,那敢情好哇!

 

    转来转去之时,又见门口拦阻我们的保安头目。他诧异,“你们还是混进来了!”我气急兼得意,“丹青让我们进来的!”他瞥嘴作不屑状。哼,爱信不信,反正俺今天圆满了!谁让你看管不严的,防火防盗防粉丝么!

    心满意足,各馆闲逛。凡留下来细瞧的,为真读者,特别是驻足于《文学回忆录》之《最后一课》视频前流连不去的。我与静窃窍私语:“课堂上笑点极低的,会是丹青这孩子么?不知当日留下了多少这样的视频?……”

    而他日陌生游客至此,怕是不肯多停一秒的,只是一个不甚清晰的视频,记录一个不相关的老人罢了。

 

    与静又来到后花园处,丹青为几位青年拦着,埋首于名信片签字。随后见他进了大堂,转过屏风,不见了。

    大堂为阔深厅堂,似不对外开放,楼上本为木心先生卧式与书房吧。虽无管理人员阻拦,我们几位读者在门口略交谈几句,决定不再打扰他们,自行离去。

    木心纪念馆,已非完全为木心当日居所,格局、气氛皆异。一年前的荒草萋萋仍在眼前,又一次物非人非。

    于丹青而言,怕更是如此。

    料得他躲开媒体与镜头,避开人群与问候,上得楼来,终于可以凭窗而立,或呆坐,或抽一支闷烟;或滴几颗清泪,中年的,或做一个鬼脸,狡童的;或喃喃数语,或大笑几声,对冥空中的他的先生,以他们惯常的本色的交流方式,重温特有的相处之乐……

    读他为木心作的两套明信片讲解词,一景一物,皆为情深。如于《故园的窗檽》中写道,“1995年秋,我也去了乌镇,亲见破败不堪的故园。在一间无人居住的偏房窗口,我掰下这段朽木,带回纽约,交与木心。他看了很久,一声不响,此后长久放在他的书案上。”若不知此节,此仅为一节朽木罢了,陈列于玻璃柜中。可我见之,知其来自先生故地,因丹青的有心传递、木心的有情注视,而有了全然不同的含义。

    我们称木心为先生,是尊崇,亦是疏离。而丹青称木心为先生,或直称木心,皆是爱戴,亦是亲昵。这,原是他的先生,凄楚的骄傲,甜蜜的伤逝。

    真的,都不要去打扰。

 

    再一次回望晚晴小筑,人潮已散,我亦将离去,依旧一院落的烟雨濛濛,亭台楼阁之上,涂着明媚的忧伤。

    忽见雨幕中斜穿出两只燕子,待我举机欲拍,天空已不见翅膀的痕迹。

    再见了,木心。

    再见了,我深爱着的木心亲言 “老家静如深山古刹” 之静。

   “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后记:

    首先感谢静,有缘邂逅,一路相伴。她熟知与木心先生相关的一切典故,为此次活动做足功课,不时为我介绍故人故事。她为我提伞打伞,令我专心拍照打拼。我则怂恿不喜拍照的她留影,或直接偷拍,再拿与她看。她的长发长裙,配上江南烟雨,温婉如水,极有韵味。静姑娘温柔,待她再三请求为我拍照,姐总是将长发傲然一甩,婉拒或坚拒,以“吾对镜头,如对枪口”之由。嘿嘿,欺负小姑娘,姐乐意。

    爱木心者,不必到此。不爱木心者,更不必到此。

    当然,您也可以来,理由见《木心纪念馆参观须知》:“请参观者尊重馆主木心先生”。是的,此馆馆主乃木心先生,您,值得来。

    纪念馆由木心先生的生平馆、绘画馆、文学馆组成。大量照片,首次展示。

    地址:乌镇东栅景区最东端。记住,须预约,可提前预约或现场预约。

    提前预约网站为木心纪念馆官方网站:http://www.wzmuxin.com/advance_reservation.asp

    明年,木心美术馆将揭牌。或许,我与您,会再次相逢于乌镇。

 

后后记:

    2014年5月30日《嘉兴日报》之“江南周末”版刊发记者朱梁峰之文《又见木心》,文中两次引用本文相关情节:

       “从外省辗转赶来的读者喜石拿出木心的《鱼丽之宴》,翻开扉页请刘瑞琳签名,刘瑞琳接过又推回:“我可不能签在前页,只能作者本人才可签。”接着她又说,“不过,我可以签在书本后面。”她小心翻到最后一页右下角,一笔一画写下四个字——

  又见木心。”

 

     “在现场,有个细心的读者问他:“我看到馆里只有一张你与先生的合影。”

  陈丹青沉吟了一下,回答道:“从内心来说,我一张也不想放。””

      (存电子版地址于此:http://jxrb.cnjxol.com/html/2014-05/30/content_726058.htm)

 

      同版《读者之幸》文中,再次提到喜某,看样子,喜某真属捣乱分子:

      “喜石也是一位木心先生的读者,去年就曾来过故居拜访。听闻纪念馆即将开馆的消息时,她正在外省老家。几经周转,她终于在24日下午到达上海,25日一早来到乌镇。却不知进馆需要预约,到了门口也无法入内。好不容易瞅准保安与礼仪小姐之间的一个空当,她与另外一位来自南京的读者小静才“溜”了进去,恰好碰到了陈丹青。说明来意后,陈丹青欣然道:'那就快点进去瞧瞧啊!'”

        (存电子版地址:http://jxrb.cnjxol.com/html/2014-05/30/content_726059.htm

      

       感谢所有阅读木心、关心木心的人!

 

附图:

    开馆仪式前的人头攒动: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美丽知性的刘瑞琳编辑: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娇俏可爱静姑娘: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陈丹青: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据静姑娘介绍,红伞下的长发白衫青年男子,为郑阳。木心暮年于乌镇的主要照片,即出于其手。

    如那帧经典的十指互握照。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杭州来的美女读者,见我隔着院落为她一个劲喀嚓,遂取出手机,央我为她留影。

    可叹俺如了网间一语,“空有一身泡妞的本领,可惜自己也是个妞!”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木心先生《最后一课》视频截图: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少年清俊,中年深邃: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爱那雨丝间的一痕绿: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重门外,春意闹: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青枝翠叶,剞斜向谁的窗口。

    而谁的窗口,将一直如此紧闭?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幽深处,方见生生不息: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荒芜的眼,总会瞥见荒芜中的一抹绿意,哪怕只在一隅: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院落间,幸有翠竹常青,妆点起灰瓦素墙: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重荫下的后花院,何其绿肥红瘦,喜之不胜: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木心先生的笔记本,记有:“佛汗几回增涕泣,经声一半是离搔”、“杜甫不爱陶潜,欧阳修不爱杜甫,性相远,习不近也”等字样。

    文法很木心。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一见此图,我就乐。转头对静说,“真是啥家养啥娃,此图活脱脱有林风眠之风,估计是木心先生早期作品吧。”

    后见《最后一课》中,木心打趣其师林风眠,不由笑翻。【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东栅正门处的铭牌,“木心”两字为先生笔迹: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静姑娘,真不负其“静”字: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如前去参观,不妨仔细阅读此须知,省得如我般狼狈:
【烟雨乌镇,再访木心——记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