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辽契丹版画:行医图
(二)辽代契丹医书:五类七册
一,方脉分治(两册)
二,观舌辨疾(两册)
三,童门(一册)
四,妇门(一册)
五,凿门方(一册)
今天是2020年2月22日,庚子年正月二十九。
鼠年到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肺炎袭向神州大地。
在瘟疫面前,西医和中医,联手阻击,已经取得了重大战果。
西医是举世赞扬的科学技术,
中医是中华文明的哲学医术。
中华医学讲究的是扶正祛邪,
中华医药讲究的是君臣佐使。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培植的中华医学,是中华各民族,顺应自然,和谐万物,驱害除邪,集天地灵气,聚日月精华 ,创造了完整的中华医学理论和医术。
以中原地区的汉医为主,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医学医术,如蒙医,藏医,形成了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的中华医学宝库。
正是这中华文明的结晶中华医学,保护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文明的发展延续。
今天这幅辽代契丹版画“契丹行医图”,就生动地展示了契丹民族的医生大夫,开刀手术,把脉问病,排队候医,远来骑马求医的场景。
这幅版画,直观地告诉我们,辽代的医学是多么发达,契丹人的医术是多么全面。
辽代实行五京制,当时的析津府即今天的北京为辽南京。是重要的繁华中心,也是澶渊之盟后,辽宋的贸易交流重地。特别是辽代的崇佛 兴佛,促进了印刷出版业的发展。
我们同时展示的五种七册辽代医学书籍。是至今发现的最完整的辽代契丹医书史料。
如果细细研读,发现这些医书中的医术,用药,药材,有些与中原汉医,有所不同。这是契丹医生,是立足于地域和地产药材来创立的辽代契丹医学理论和实践的。
今天的蒙医和藏医,可能就是辽代契丹草原民族医学的继承和发展。
说明一点,当年的西夏国是契丹的属国,是舅甥关系。西夏是西藏吐蕃人,失败后,就散居于甘肃青海藏地,有一部分退回去羌塘一带了。
这些医书,可以看出辽代的医学门类齐全,医术精细。著书编纂者都是辽代大德名医。有契丹人,也有回纥人,也有汉人。其中的耶律敌鲁是契丹国医,地位很高,辽史上专门立传的,有他治愈疑难症的记述。
最重要的是,这些医书是活字印刷的。可见辽代的印刷出版业的活字印刷是普遍现象,这不容置疑。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说到江西人毕升创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肯定是错误的。可能是毕升到过辽国的南京,看到并仿制泥活字来印刷,但并未成功。仅仅留下了试验的口碑。
辽代的活字印刷的各种活字,已经发现很多。铜活字,木活字,石活字,泥活字,完整成套成箱的并不罕见。还有些契丹贵族制作一些黄金水晶松石等贵重材质的活字,摆在案头,以示文雅。
笔者还曾见过上海的收藏家有泥质和木质的回纥文和西夏文的活字。可见,活字和活字印刷术,是辽代契丹人发明使用的。
从辽代的版画和医书,引出这些议论,无非是呼吁重视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五千多年的文明精华,绝不可弃。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整理中华医药医术。剔除糟粕,完善良方,结合西医的长处,为国人也为世界,作出中华医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