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号报到,在内蒙的赤峰市参加了发改委价格鉴证中心召开的有关辽金钱币的课题研讨会。会议快结束的时候,与会的国家电网的办公室主任齐抗美同志是蒙族又曾在赤峰工作过多年,建议大家回京时,顺路到喀喇沁旗参观一下“喀喇沁亲王府”。这个主意不错。我也是赞同者之一。
出了赤峰不到四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高速公路的出口,齐总的朋友已在等着我们了。在他们的陪同下,我们的游览很是顺利。应该说心灵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不仅仅是大漠荒原上的一座规模宏大的蒙古王爷府,这也是历史上的政治史,疆域史,民族史,社会史,文明史的综合成就,政策的成功。特别是清王朝的“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封王联姻”的祖训及政策,使蒙古王公贵族与满洲皇室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著名的如孝庄太后一直到末代皇后婉容,都是蒙古贵族女子。
喀喇沁亲王府原称“喀喇沁旗右翼旗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王爷府镇,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目前内蒙古现存王府建筑中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知
名度最高的一座古建筑群。
据史料记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重臣者勒蔑,是喀喇沁蒙古部的远祖。成吉思汗因其功勋卓著,将女儿花荫公主下嫁给者勒蔑之子吉伯格,从而享有“塔布囊”(汉意“驸马”)之称号。至后金时,者勒蔑第十四代孙苏布地以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而名震漠南。顺治七年(1650年)苏布地之子晋贝勒,康熙七年(1668年)第三任札萨克班达尔沙晋多罗杜棱郡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第八任札萨克啦特纳锡第晋亲王品级。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皇帝第五女儿和硕端静公主下嫁第五任札萨克噶勒藏;第十三代王旺都特那木济勒,娶皇家礼亲王之妹为福晋;第十四代王贡桑诺尔布娶皇家肃亲王之妹为福晋。满蒙联姻使喀喇沁王与清廷及皇家关系更为密切。王府建成后三百多年间,一直是历代郡王、亲王的府邸。
喀喇沁历史上一直因游牧与征战而居无定所,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于今喀喇沁王府所在地起建郡王等级府邸,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晋亲王品级后,又在郡王府基础上扩建为亲王府邸。历代亲王皆有扩修,但中轴建筑形制一直保持至今。喀喇沁王府原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现存2.98万平方米,由5进22幢正堂、配房和厢房构成连续四合院式格局。府内苍松翠杉,府围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和谐。喀喇沁王府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信息资料,体现着优秀的人文思想和审美观念。
贡桑诺尔布是喀喇沁末代亲王,他1872年就出生在这座府邸。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这里,他承袭了喀喇沁右翼旗王位;在这里,他破旧立新搞改革;在这里,他兴学尚武启民智;在这里,他励精图治兴农工;在这里,他殚精竭虑振旗邦。他是一位有抱负,有作为,有成就的亲王,他后来在民国时期曾任蒙藏院总裁,其晚年寓居北京,1931年去世后,葬于辽宁建平。
在亲王府议事厅前高出地面一米多的砖石甬道的东侧,有一个花岗岩条石砌成的台阶,在这个台阶北面的护阶石上,镌刻着拳头般大小的“吴绶卿醉卧处”六个字。这里面有一个故事。1906年,吴绶卿(字禄贞,湖北云梦县人,时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革命党人,1911年11月被袁世凯指使人暗杀)随肃亲王善耆巡视内蒙古地区,与贡桑诺尔布相识,两人成为挚友。一日,吴绶卿酒醉,卧睡于亲王府议事厅前甬道下的台阶护阶石上,贡桑诺尔布遂手书“吴绶卿醉卧处”六字并命人镌刻于这个台阶的护阶石上。当时的戏谑之举,今日已成佳话。可见这位亲王颇有文人气质雅趣。
这位吴绶卿也就是吴禄贞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人物。我到赤峰报到的当天晚上,中央台正讲述“滦州起义”的经过。其中,就讲到了吴禄贞。他被袁世凯暗杀,是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起义的重大损失。如果,滦州起义成功,民国的历史和进程又是另一个样子。诸多的曲折和磨难当可避免。近代史和民国史,对“滦州起义”这一事件缺乏研究。正因如此,中华民国成立后,对吴禄贞(吴绶卿)的评价很高。
内蒙的高速公路是高质量的。坐在车上,望着两边起伏的群山树木,望着田野上秋收的身影。脑子里不断闪过喀喇沁王府,闪过民国的那些事,心情有点沉重。使人有无限的感慨。直到车进了承德,还是那位齐抗美主任招呼大家来到一个路旁的农家江鱼馆,啃着玉米面的贴饼子喝着鲜美的鱼汤,听着大家的谈笑,郁闷才慢慢舒展过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