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再浅谈韩匡嗣家族连御讳事

(2012-07-01 10:59:33)
标签:

转载

小女之前曾有一短文讨论这一话题,现又思之,感到有需要纠正并补充之处,遂写此文,因辽代史料缺失严重,故此文必有疏漏和证据不充分处,欢迎教正,并深入讨论。

首先,请看如下记载:

耶律隆运,本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

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

赐名隆运。“——《辽史耶律隆运传》

“统和二十八年夏四月甲子,葬太后于乾陵。赐大丞相耶律德昌名曰隆运。”——《辽史圣宗本纪六》

“统和十九年三月壬辰,皇后萧氏以罪降为贵妃。赐大丞相韩德让名德昌。
夏四月乙巳,幸吴国王隆第视疾。丙午,问安皇太后。 
五月癸酉,清暑炭山。丙戌,册萧氏为齐天皇后。——《辽史.圣宗本纪五》。
这些记载均出自元代官修《辽史》,其史料多源自辽朝实录,但这些记载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讨论一下,即韩德让被赐名为“德昌“一事是否真实?
根据考古资料玉田韩氏家族墓地出土了《韩德昌墓志铭》,墓主为韩匡嗣第九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为德让之弟,死于统和元年。
辽代同族同辈人之间多有重名现象发生,玉田韩氏就有两例:
A:韩德昌和其三哥德威都有一子同名遂忠。
B:耶律遂正和耶律遂忠都有一子同名元佐。
另有两例见于《辽代石刻文续编》,其人都是堂兄关系。
但在这里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德昌乃是德让胞弟,关系相当亲密,且英年早逝。皇太后如此赐名会给韩家带来困扰,给德昌祭祀时难道在祈求德让去世吗?在古代,堂兄和亲兄是完全不同的关系啊。
故以为《辽史》此记载有误。
根据以上推论,则德让只有一次赐名,“隆运”由圣宗皇帝在承天皇太后的葬礼之日下赐。其中深意有多篇文章曾讨论过,多认为圣宗“变父为兄”打压之意明显。
此论初看之下并无问题,毕竟德让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又与皇太后关系非同一般,圣宗“见则尽敬,至父事之。”——《契丹国志》,刚刚亲政的圣宗有“打压”之举,以树立君威,是为明智之策。
但是细搜玉田韩氏的墓志,则有两则史料不得不注意:
一:韩匡嗣家族墓地出土一方《耶律隆祐墓志铭》,墓主为韩匡嗣第七子,去世于统和二十八年冬天,其墓志由圣宗钦命李可举在统和二十九年五月撰写。据《韩匡嗣墓志铭》,《韩匡嗣妻秦国太夫人墓志铭》记载,第七子原名“德颙”,辽史作“德凝”
毫无疑问“隆祐”之名是圣宗下赐。根据韩匡嗣夫妇的墓志铭,他共有子九人,其中四人在圣宗皇帝登基之前去世,幼子德昌死于统和元年,五子德威死于统和十四年,六子德冲虽具体卒年不明,但根据《耿延毅墓志铭》暗示当在统和中期。故此匡嗣九子,只有两人在承天太后去世之后还活着,这两位都被圣宗皇帝“赐御讳”,如此作为将会毫无疑问的分散“变父为兄”的杀伤力,隆祐的官阶和其兄不处于同一层次,且对圣宗毫无作为“父亲”的压力,因此德颙的连讳只能解释为恩宠,而无法附加其他意涵。而且《隆墓志铭》中有“皇帝以手足兴坏,柱石挂念,遽闻捐馆,寻示辍朝。”之描述,故御讳不可能为追赠。

二:韩匡嗣墓地还出土一方《耶律宗福墓志铭》,墓主为韩德威之孙,耶律遂正之子,其墓志言墓主死于道宗咸雍七年,享年七十有四,故墓主耶律宗福生于圣宗统和十六年,其墓志言“时统和中,特蒙圣宗皇帝于子息之令与兴宗皇帝参于昆弟之列。”由此可知,宗福是圣宗皇帝养子,于冲龄时就养于皇宫。且韩家出土的契丹文墓志有载,岁十三,为皇帝养子,以“宗”字取汉名。此句可知“宗福”之名赐于宗福十三岁时,也就是统和二十八年。

不过私以为宗福理应在统和二十八年前就入宫了,以其本人汉文墓志的“统和中”更准确。

综上所言,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圣宗皇帝在同一年,甚至同一天下赐韩匡嗣家族三人御讳,(宗福可理解为和下任皇帝连讳,圣宗长子宗训出生于统和七年,故无论哪位皇子成为下任契丹皇帝,宗福必连御讳。)

以上分析足以证明圣宗皇帝赐韩匡嗣家族御讳一事,绝非单纯针对韩德让一人,而是基于长远考虑的政治恩赐,将德让变父为兄”的主要目的就是告知群臣和百姓,属于圣宗皇帝的新时代开始了,但对于韩德让本人的影响微乎其微,圣宗没有调整他的官职和礼仪待遇,反而在赐名六天之后,再次下旨“庚午,赐宅及陪葬地。”并请他扈从亲政后的首次高丽亲征。

注释墓志录文源自1《辽代石刻文续编》2010,辽宁人民出版社,向南,张国庆,李宇峰

2,王青煜《耶律宗福墓志》校勘《辽金历史与考古.第三辑》2011,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