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水秋山居
春水秋山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78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辽钱币发现地疑问的推论

(2012-04-12 00:07:31)
标签:

杂谈

   近日在裴元博先生的博客上看到论述西辽珍稀“重德元宝背五”手雕呈样币的文章。钱是著名辽金钱币收藏家阿骨打宝机先生提供。钱好文章好。近些年,西辽国的钱币时有面世,引起藏界的轰动。但随之也产生了一点疑问。那就是:西辽的钱币为什么在原来的西辽国的地域内出土和发现的很少,而在内蒙的东部和东北三省地区却是时有出现呢?

首先,1.钱币本身来看,锈色包浆,品相成分都无疑点。均为上品。

      2.发现的地点相距较远。

      3.发现的数量稀少。

      4.发现的品种很少有重样。

      5.入藏的都是经验丰富颇有造诣的收藏大家。

   这五点是排除作假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前述的疑问仍然难以释怀,而且问号更大,议论渐多,秘结难解。于是,有人怀疑赝品,有人坚持珍品。不少藏家专家发表了种种意见,试图解开谜团。但都缺乏说服力,见解难以统一。

   西辽钱币有的我是见过,上过手。欣赏品鉴的同时也请教过专家,也和藏友们交流过看法。一是我见过的西辽钱都是真品而且珍稀。二是大多都有对发现地的疑惑。据此,我综合了一些人的不同意见,也翻查了一些书籍。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即能否联系历史,扩展领域,扩大思维和思考的空间?能否多一个和换一个视角?这也许有助于我们解开死结。

   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参考:

  (一)西辽的环境决定铸钱的目的,种类,数量。

     1.西辽国从1124年可敦城盟会到1133年耶律大石正式建国再到1218年被蒙古大军灭亡。这中间的战争不断,疆域不稳,宗教冲突,民族征伐,部落厮杀,统治一直是结盟和武力来维系。另外,西辽国从耶律大石死后政权内部的内乱也一直不断。严格地讲,西辽还是中世纪欧洲流行的城邦似的统治。所以,吏治,政令,经济,贸易等都与中原的(包括原来契丹王朝)成熟的封建社会制国家难以相比。尚处于草创,教化,维稳,巩固状况。因此,铸造钱币应是这个政权效仿辽和宋,以在新的疆域推动完善国家机制,从而确立统治权威的必要手段之一。但,从客观上讲,种类不会太多,数量不会太大。

      2.西辽的耶律大石是召集十八个部落的力量西征中亚的。当时的中亚地区处于游牧部落,城邦小国的弱肉强食的混乱状态。封建制度极不完善,大多还是游牧掠夺,物物交换。据此推断,西辽铸造钱币,交易流通的范围不可能太大。从一些史料中看,中亚地区使用贵金属和牲畜交易还是普遍流行的。因此,西辽国铸钱的意义是:树立王朝威权,继承契丹王朝传统,仿效封建礼仪,推行文明教化,把一个广阔的游牧部落地域建成一个草原封建帝国。

      3.西辽国铸币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需要,种类数量不会大,流通范围不会广,同时,钱币功能依托的城市商品贸易也不完善等,就造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西辽钱币在中亚的原西辽疆域出土发现少的重要原因。而皇城,宫廷,贵族的西辽钱币,又因种种历史事件和机遇,被掠夺,被携带,流向文明发达的地方。

   (二)在中亚以外地区发现西辽钱币的推论。

      1.西辽正式建国已是女真人灭辽朝建立金国十年了。金朝基本照搬了宋和辽的国体。恢复科举,发展生产,稳定社会。这一切,对西辽的影响是很大的,对西辽的契丹人是有吸引的。政权的交往,贸易的开展,西辽的契丹人因避战乱,思故土,做贸易,有相当多的流回到金国寻求生存机会。由于金国视契丹族人比汉族人高一等,因此,契丹族人在金朝是有一定地位的,在金朝做官的有,当小吏是容易的。因此,西辽的契丹人回到他们原先的家园是有迫切利益的。那么,这些西辽的契丹人回归回逃回迁的过程中,携带财富之一的“西辽钱币”是一定的。

      2.蒙古帝国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成吉思汗的大军于1218年灭掉了西辽国,在中亚又封立了藩属国。当战事逐渐平息,几十万上百万的蒙古军士将胜利的荣归故里。这些胜利者征服者带着掠夺的战利品返回出征地。这些出征的蒙古将士也包括收编随征的契丹,奚,女真等族的军士大都是今天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出征的。可以想象西辽国的钱币作为易携带的胜利者的荣誉象征和财宝的一部分是一定的。

      3.西辽政权灭亡后,大批的契丹人回逃到到故地。由于宗教信仰,民族风俗,文化背景,种族出身等等的差异,甚至矛盾,积怨。基本决定了受汉文化熏陶影响,各方面已经汉化了的契丹人是不容易或不可能与当地原有民族人群融合同化的。今天发现的中亚的所谓汉族人后裔,也都是以村庄,部落为集中居住体的。因此,可以推断,亡国后的西辽契丹人一部分编入蒙古大军继续打仗。另外绝大部分就是逃散,迁移回故土。结果就是:打仗的要解甲回故里;逃散的要回祖籍。这些契丹人都可能把西辽的辉煌象征,财富的象征的西辽钱币带回来。这也是对曾经的辉煌的纪念和荣耀的怀念。

      4.当然,在后来的清朝,也发生过西征平叛,屯垦移民,异族归附等等历史事件和历史机缘。这都应是我们扩展的思路。

    发现的西辽钱有的我曾上手欣赏品鉴过。从锈色包浆,字体成分等来直观,应是珍品美品。从目前发现的品种数量来看,应是珍稀钱品。且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的意义更为重要。我也与一些专家藏家交流过,普遍看好钱币,但对发现地也存有疑惑和疑问。我觉得,正是因为有谜团有疑点,才更有探索的激情和动力。盼望专家藏家共同努力,逐渐会有解疑释惑的明晰定论的。

    我们看不懂的,不理解,不认识的事物是很多的。随意说假毙掉,定为赝品是不妥的。有些是要经过时间会更清晰一些。总之,文物的鉴定一定要慎之又慎。

    把假的看成真的,留下了。是犯错。还可纠正。

    把真的看成假的,毁掉了。是犯罪。无法弥补。    

    粗浅的见解和推论。供参考。

    

 


西辽鈥溨氐略Ρ澄邂澥值癯恃轿

西辽鈥溨氐略Ρ澄邂澥值癯恃轿

此西辽钱图片引自裴元博先生博客

西辽鈥溨氐略Ρ澄邂澥值癯恃轿

西辽鈥溨氐略Ρ澄邂澥值癯恃轿

西辽鈥溨氐略Ρ澄邂澥值癯恃轿

西辽鈥溨氐略Ρ澄邂澥值癯恃轿

西辽鈥溨氐略Ρ澄邂澥值癯恃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