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消失的契丹文化--~~辽宁博物馆博馆藏契丹王朝艺术品~~
(2011-10-13 12:03:08)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消失的契丹文化--~~辽宁博物馆博馆藏契丹王朝艺术品~~作者:梦言
辽代日常起居用品:
“秋山”指的是“秋捺钵”。“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本义为行宫、行营、行帐,后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辽朝的四时捺钵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历来受到辽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鎏金银双凤饰物--凌源小喇嘛沟出土
雕山形纹白玉带--朝阳姑营子耿知新墓出土
金质印花手镯--建平朱録科辽墓出土
青玉透雕飞天--喀左北岭出土
玛瑙链珠---几日前在锦州市场,同行的沈阳好友晓雨和李平还买了一些这样的辽金时期玛瑙珠子,成色相对比较要比这馆藏的还好些呢。![[转载]消失的契丹文化--~~辽宁博物馆博馆藏契丹王朝艺术品~~ [转载]消失的契丹文化--~~辽宁博物馆博馆藏契丹王朝艺术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消失的契丹文化--~~辽宁博物馆博馆藏契丹王朝艺术品~~ [转载]消失的契丹文化--~~辽宁博物馆博馆藏契丹王朝艺术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荷叶式琥珀饰物---新民巴图营子辽墓出土
青玉双鹅带盖小盒---清河门出土
双摩羯鱼银锭式长盘---凌源小喇嘛沟出土
玛瑙小碗---清河门出土
铜质茶壶
玛瑙茶壶
白釉搅胎瓷钵---朝阳轮胎厂附属厂出土
此壁画中可以看到契丹人的饮茶文化
彩绘侍者木板画---朝阳商家沟出土
铜镜---建平张家营子辽墓出土
辽墓壁画之引马出行图部分---阜新关山出土
鎏金银面具---凌源小喇嘛沟出土
伏听---俑俯身地下做聆听状,唐宋墓中既有出现。厌胜,辟邪之说。辽墓中放置伏听是趋同汉制的又一体现。
侍俑---朝阳孙家湾辽墓出土
辽墓中的力士托棺---朝阳孙家湾辽墓出土
相关资料: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建立耶律王朝时代的佛教(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号辽,后曾一度复号契丹)。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唐末,契丹族中一个部落主耶律阿保机统一邻部,扩大经略,即有意吸收内地文化,以收揽汉人。据说唐天复二年(902),辽太祖始置龙化州(西拉木伦河上流今内蒙自治区翁牛特旗以西地方)即已有开教寺的创建。到了太祖天显二年(927),攻陷信奉佛教的女真族渤海部,迁徙当地的僧人崇文等五十人到当时都城西楼(后称上京临潢府,今内蒙自治区林东),特建天雄寺安置他们,宣传佛教。帝室常前往佛寺礼拜,并举行祈愿、追荐、饭僧等佛事,这样,佛教的信仰就逐渐流行于宫廷贵族之间
游丝线刻云龙纹铜镜---阜新红帽子辽塔地宫出土
龙纹花口银碟---朝阳北塔地宫出土
白瓷双蝶纹方碟---朝阳北塔地宫出土
银质菩提树---朝阳北塔地宫出土
錾刻经文的金塔---阜新红帽子辽塔地宫出土
佛前供器--净水瓶
《魏书·契丹传》说:“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登国中,国军大破之,遂逃迸,与库莫奚分背.。”。《辽史·世表》也说,宇文鲜卑传了“九世为慕容[皇光]所灭”,残余部分,“或为库莫奚,或为契丹”。
契丹原来是东部鲜卑的一支。北朝时分为八部,隋唐时期又分为十部。自唐朝始,契丹酋长就辗转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贞观以后酋长率部内属,赐姓李。公元745年后,契丹人被回纥汗国所统治。
公元907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916年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丹。947改国号为辽,983年又改称契丹;1066复号大辽。习惯上把契丹王朝统称为辽。
1125年,辽朝灭于金。一部契丹贵族进入中亚。1132年,贵族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为当时中亚强国.
1125年,辽朝灭于金。一部契丹贵族进入中亚。1132年,贵族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为当时中亚强国.
1218年,西辽为蒙古所灭。后契丹人多同化于汉人、蒙古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