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古戏台寻访记(四)

标签:
古戏台安徽祁门聚福堂敦化堂 |
分类: 古村老宅 |
在上汪祠堂看戏台的时候,碰巧遇到来这里走亲戚的小陈,他是李坑古戏台的文管员,于是约好下午两点左右在李坑见。这中间还有两个多小时,正好可以去东北方向的叶源、洪家二村。
叶源村的祠堂很好找,因为一路上总有人,有的和我们同方向过去,有的则迎头走个对面。到了门口,几位刚出来的村民得知我们是从山东过来专程看祠堂戏台的,还颇有几分不解。
当即意识到,人家这祠堂,鲜见外乡客莅临,宗祠的门扉,应该是为春节祭祖特开的。
祠堂收拾得利利落落一尘不染,不见任何杂物堆放,即便门楼廊下,哪怕一辆临时存放的摩托车也不曾有。还发现,祠堂门楼虽然气度不凡,但却没有抱鼓石,而且门墩还是木质的,小有意外。






祠堂建于清代早期,或许多多少少受明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也或许与叶源王氏族人的处事风格有关,整座建筑简约大方,不事张扬。三进过渡紧凑有序,毫不铺张。面阔虽仅三开间,但并不给人以局促的感觉,望上去洗练舒朗,清清爽爽。
不仅仅如此,最引人注目的“牛腿”类斜撑,以及月梁上的戏剧人物雕刻,在别处,你想找到几个完整的非常困难,而在“聚福堂”,你若想找到一个人为毁残的,反倒近乎绝望!
![]() |
![]() |
抬头望去,“聚福堂”门楼大额枋上的那块“孝子”匾,还真不是白竖的!
所以说,“聚福堂”宗祠戏台虽算不上最精彩的,但却是最值得我敬重的。



7.洪家“敦化堂”戏台
洪家村的总门楼就在路边,“洪氏宗祠”的匾额悬于总门楼的横枋上,一看便知这是一个洪氏族人聚居的村落。

结果还是没找着,看门人已先于我们出了门。乡亲们说不然就等等吧,估计他两三个钟头就能回来。
那哪成呢,两点钟还约好了要去李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