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野娃
野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62
  • 关注人气:1,2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王山摩崖造像

(2013-11-05 20:31:30)
标签:

石刻

摩崖造像

陕西

耀州

药王山

分类: 石窟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上次看的“表儿”,这次看的“里儿”,时隔三年两次造访,才将药王山这处“国1”囫囵个儿地看完,想想也真够啰嗦的。

    药王山地处陕西铜川耀州区(原耀县)东南近郊,俗称“东山”,因其坐拥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五峰,顶平如台,亦称“五台山”。又因其毗邻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故里孙家塬村,且为素享“药王”之誉的孙思邈隐居之地,故兼有“药王山”之谓。

    景区似乎介于半封闭半开放之间,酷似休闲公园的偌大山林,只有“北洞”、“碑林”、“摩崖造像”、“南庵”四个景点须持通票检票参观,其它园区则在早、晚两个特定时间段免费向市民开放。

    庚寅秋那次,与同伴老乐从玉华宫遗址一路辗转赶在日暮时分抵达时,售票处已经打烊,交上10元车辆进山费后,驱车沿山道驶入景区。当晚与次晨粗略观赏了一下大致景色,因急于赶往韩城,等不及景区上班便匆匆离开,四个关键景点终是未能入内一睹究竟。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此次再来,自是一补上次之憾。

 

药王山摩崖造像
     在“国1”名录里,“药王山石刻”(隋至明)排名“石刻及其他”类第四,文物价值不言而喻,而摩崖造像无疑又在其中占据相当权重。

    造像位于药王山主峰东部接近山顶处的东西向崖壁上,保存状态之好出乎想象,究其原因,除石质因素之外,依崖而建的木构大殿亦功不可没。大殿始建年代不详,从崖壁上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重修古佛大殿》题记可知此前已有,但经历代重修,初始形制不得而知。

 

药王山摩崖造像

大殿前廊两端分别竖有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和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重修碑记

 

     崖壁东西长约20米,高约5米,凿有大小佛龛20余个、造像40余尊。其间两道纵向断裂带将整个崖壁分为三截,为便于表述,权且将其称之为东段、中段、西段。

    东段最大一龛为弥勒菩萨坐像,龛高4米余,上窄下宽略呈梯形,深约0.5米。

 

药王山摩崖造像
     弥勒菩萨头戴花冠,倚坐,佩颈钏,戴璎珞,下着百褶长裙,背光有火焰纹饰,头光刻七龛小佛。

 

药王山摩崖造像
     此为药王山摩崖造像中开凿年代最早、雕刻最为精致的一尊。因未发现造像题记,而其细部特征又兼具北周与隋代风格,所以对其断代存有不同看法。考虑到北周与隋在年代上的紧紧相连,以及造像风格的沿袭渐变等因素,本人比较倾向于此尊造像的雕凿年代为北周晚期至隋。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在其侧上方左右对称各凿一菩萨小像,其中右侧造像头部损毁,左侧造像则相对完整。从整体布局上看,似应与弥勒菩萨坐像为同一时期作品。

 

药王山摩崖造像
     不尽人意的是,崖壁上虽不乏题记,但具参考价值者极少,且多有叠压覆盖,难以完整辨识。勉强能够粗略读通者,要么有指向无纪年,要么有纪年无指向,偶有指向纪年皆具者,内容却又与造像无干,加之各龛造像均无文字介绍,观赏起来颇费思量。

    当然,造像以唐代居多,其鲜明风格一望可判。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净瓶观音   盛唐

药王山摩崖造像 一佛二菩萨   盛唐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地藏菩萨   盛唐 

 

     雕为佛相的地藏菩萨较为罕见,其左右各三道毫光上分别雕天人、阿修罗、世俗人物、畜生、饿鬼、地狱,意寓六道轮回。

 

药王山摩崖造像
     中段造像多为盛唐作品,但布局稍显杂乱,显示出浓厚的民间造像特点。

 

药王山摩崖造像
     其中,体量较大、雕刻较精致者,当为半迦坐地藏菩萨像,当地俗称“摸摸佛”,相传抚摸其身上某部位,便可祛除自身同一部位疾病,故其周身被磨得油光闪亮。天长日久,毗邻的坐佛也跟着沾了光。

 

药王山摩崖造像                地藏菩萨   盛唐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坐佛    盛唐 

    比较而言,几尊菩萨立像神韵更佳。

 

药王山摩崖造像   观音菩萨双身像    盛唐      左为未完工立佛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净瓶观音    盛唐 

药王山摩崖造像                 净瓶观音   盛唐

     下部几龛造像,雕刻较为粗疏,似为晚唐、五代之作。

 

药王山摩崖造像华严三圣   晚唐-五代 

药王山摩崖造像坐佛三尊与执杖比丘    晚唐-五代 

 

     该龛造像较为特别,从造像侧后题刻看,自左至右分别为“地藏菩萨”、“毗卢佛”、“弥勒佛”,这种组合并非常见模式,且弥勒佛手执扇子的造型也极为鲜见。


药王山摩崖造像               执锡杖比丘   晚唐-五代

     西段造像在年代上明显晚于东段、中段,但具体时代众说纷纭,即便现场抵近观察,一时也难以揣定。

 

药王山摩崖造像
     最西侧的药师佛五尊龛很有特色,尤其下方两尊供养人像高冠长袍,侧身恭立,刻画极为生动。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通高4米多的圆雕坐佛为药王山摩崖造像中体量最大者,后有通道,便于礼佛者环绕参拜。佛座遍刻云纹,正前方浮雕一龙头,整体看去亦不失精致。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药王山摩崖造像
     论及关中石窟,药王山摩崖造像虽然年代上不算太早,但其规模较大且保存状况良好,入围“国1”自有其道理。但不能不说,截至目前对其的研究仍远远滞后,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非常的遗憾。

 

药王山摩崖造像

(1309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达芬奇自画像
后一篇:药王山碑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