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春雷老师年青时的散文

(2024-01-30 11:13:18)
标签:

生活

记录

  读李春雷老师年青时的散文
  (2024.01.29.     农历腊月十九   星期一   微信号mxf7880)

  近期,在河北朋友王英的引荐下,成为蝉联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得者李春雷老师的粉丝,不是在网络里追,而是一篇接着一篇读他的作品。
  说到徐迟老师,我最早接触他的作品,是1978年读高中的时候,当时在同心新华书店里买了他的一本《哥德巴赫猜想》,用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
  那时候十几个同学同住一个宿舍,两间大的房子,里面是一个大通炕,炕上的竹席是学校买的,行李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的,很简单,就是一条褥子,一床被子,家庭条件好的,都是新的,像我这样家庭条件差的,都是旧的。地上沿着墙边,摆放着同学们的小箱子,里面锁的是家里拿的炒面、干粮和咸菜。
  晚上熄灯后,想看书学习,就要点自己准备的煤油灯,或者点蜡烛,也有用手电筒的。我有一个自制的煤油灯,说是煤油灯,其实里面的油是柴油。没有钱买煤油,就问开拖拉机的亲戚要几瓶子柴油。记得最清的,如果看一夜书,早上鼻子窟窿里,都被柴油灯的烟,熏的黑黑的。
  书归正传,还是说读李春雷老师的作品。看完李春雷老师主编的《乡村的笑靥》后,就读了他的短篇报告文学精选《朋友》,里面的4篇过去都读过,印象很深的,但没有记住作者是谁。我看零散的作品,一般不大注意记作者的名字。接着读《那一年  我十八岁》的散文集,这部集子里收编了李春雷在大学时代写的38篇抒情散文,每一篇读起来都很有味道,有些片段,我也曾经历过,亲身感受过,因此就觉得很亲切的。我大李春雷老师9岁,有同感的地方,应该是很多的,但是他写出来的,就比我写出来的,很有感染力。也许李春雷老师天生就是写散文和报告文学的一块料,我只是一个喜欢写,而写不出一篇好文章的主啊!
  就说写于19873月《那一年  我十八岁》这一篇,文中写道“人生就是那星空中一朵游曳的云儿?一声低低的叹息?一滴蒸融的水?”、“睁大眼,看天空,相对凝成一个亘古的永恒。有时候,我会想——窃窃地想:在远远的一座高高的楼上,有我一间静谧的办公室,桌上放着电话,电话铃整天清脆地响着;我会想我的著作一帧帧地出版了,在柜台上,在人们的手里传阅着……”,这些我也曾经历过了。我也曾想过:人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我也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种最美好的憧憬,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但与李春雷老师比,他是成功者,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他写这篇散文是,我已经27岁了,正在乡政府上班。现在回想自己十八岁的时候,高考落榜了,正在人生的道路上徘徊。可是,李春雷老师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这么优美的散文了。读李春雷老师的作品,总感觉到人家肚子里有非常多的词汇,写的是那么有声有色,有一股强大、浓郁的感染力。而我写出的文章,总是干巴巴的。差距到底出在哪里?直截了当的说,就是出在了阅读量,我读的书确实太少,肚子里没有东西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